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又到一年端午時。說起端午,你會想到什麼?屈原?粽子?划龍舟?其實,端午節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下面這些冷知識,小布只知道其中1條,你呢?

屈原竟然不姓“屈”?

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屈原姓羋,簡單而言就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字並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號,而氏則是姓的分支。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羋原。同樣與屈原同姓不同氏的歷史名人還有“西楚霸王”項羽,他也叫羋羽。

粽子的身世之謎:與屈原無關

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後來,為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但是,據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

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原來,粽子的“年紀”比屈原還要大呢~

端午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就其由來,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等等,其中,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是在民間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說法。

其實,端午節在屈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最初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人們在五月初五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紀念屈原,是一直到南北朝時才真正確立,並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節日的。

喝雄黃酒=喝砒霜?

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喝雄黃酒。但雄黃是一種含砷的化學物質,本身具有毒性,飲用過多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尤其雄黃酒加熱後,成分就是砒霜。因此,雄黃酒少喝為妙,或者喝點黃酒吧~

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端午的習俗除了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還要掛艾草、戴香包、沐蘭湯等。在浙江各地,端午風俗又有些許不同,小布用一組漫畫帶你瞭解~

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關於端午的冷知識,我只知道其中一條,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