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於南美洲,今為雲南農家人創收,商人們採購後再加工升值百倍


雪蓮果,別稱菊薯,在四川被稱作“萬根苕”,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菊薯的塊根含有豐富的水分與果寡糖,嚐起來既甜又脆。大約10年前,一種叫做“雪蓮果”的作物開始進入雲南部分農村,人們壯膽試吃,發現又水又甜很可口,只是吃多了會拉肚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帶著全家人開始嘗試著在村裡小面積種植,由此發現了商機,因為這種類似水果的“薯類”有人要——外地商人成批成批採購去再加工。

雪蓮果適於生長在海拔1000~2300m之間的沙質土壤上,喜光照,喜溼潤土壤,生長期約200多天,生長適溫在20~30℃,在15℃以下生長停滯,不耐寒冷,遇霜凍莖枯死。目前,雪蓮果已在雲南、福建、海南、貴州、湖南、湖北、山東、河南、河北引種栽培成功。每年霜降前後,正是雪蓮果收穫好時節,商人直接開車到鄉下,由當地負責採購的人召集人手從地裡採挖。

採收雪蓮果的主力是婦人,幹完自家農活之餘,她們又兼職,以每天80—100元的工價受僱於人,專門在地裡用拔苗、刨土的方式收攏。而收貨的老闆,行情好,及時處理給廠家,日均可賺上千元。


採收雪蓮果最常見是分工合作:一些人負責拔出來,一些人負責去土、包裝、入箱。他們每天冒著寒冷進地,或是用手拔,或是用鋤挖,一群人幹得熱火朝天,待到豔陽高照,勞動成果喜人,水靈靈的果實鋪天蓋地。

為防止在運輸途中因為碰撞而使雪蓮果有所損傷,婦人們在裝箱的時候,聽從“老闆”的安排,還為一個個“果子”套上塑料膜。

裝起來的雪蓮果在地裡四處擺放的情景很是壯觀。

有時候也統一把雪蓮果拉到家裡再整理,這樣快速些。收雪蓮果的辛苦,只有當事人深有體會。農家人還好些,一般只要交通便利,只需春天時種下去,成熟時自有人開車到地裡收購。村裡專門負責採收再賣給外地商人的人就很辛苦了,不久前剛遇到一個80後,他回到家鄉採收雪蓮果已兩月,每天冒著風霜出門,直到夜晚才回家,每日奔波勞苦,足足瘦了10公斤,算是“減肥”成功了。說到底,為了多掙點錢,農家人不懼一切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