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何時讓寶寶開始識字?

很多家長都特別關心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關於早點教孩子識字,

形成截然不同的兩派。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傳統派

堅持老祖宗的觀點,早早教孩子識字。況且現在有幼兒園面試、幼升小壓力呀!甚至有小學明確要求,認字少於2000個不錄取。

正方VS反方

抵制派

讓孩子自然發展。堅決抵制學前兒童識字,比較典型的就是華德福。

華德福教育,是魯道夫·史代納根據自創的人智學理論創建的。簡單地說是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體和心靈整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全人教育,體系主張按照人的意識發展規律,針對意識的成長階段來設置教學內容,以便於人的身體、生命體、靈魂體和精神體都得到恰如其分地發展。

通俗的說,抵制派認為:讓孩子通過觸摸“冰”這個物,來感知它的涼,知道它比較滑的性質,比認識“冰”這個字更重要。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為遏制超前教育,教育部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根據此文件,可以看到3-6歲的寶寶閱讀發展過程:

❖ 3-4歲

主動要求成人講故事、讀圖書;

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

愛護圖書,不亂撕、亂扔;

❖ 4-5歲

反覆看自己喜歡的圖書;

喜歡把聽過的故事或看過的圖書講給別人聽;

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識、符號感興趣,知道它們表示一定的意義;

❖ 5-6歲

專注地閱讀圖書;

喜歡與他人一起談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

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從中,可以看到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存在著一個符號階梯,即真實的物體、玩具、圖畫、詞彙,普遍遵循這樣一個遞進發展過程。

因此,有些父母認為進行早期教育,特別是認字啟蒙時不要違背認知發展規律,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就像每個孩子會走路的時間都不一樣,具體到何時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的,但是隻要發展正常的孩子,他們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都會對識字產生興趣,因為外面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專家說

識字未必是一個枯燥的過程

人從一生下來就在學習,識字其實也是一種學習。

可以教孩子識字,但不要強迫他們

方法對了是關鍵

正確的方式會讓孩子喜歡上識字這件事,但是錯誤的方式卻會遏制孩子的興趣,甚至讓孩子對識字產生厭惡情緒。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何時教?如何教?教什麼?

何時教?

孩子流露出對識字的興趣時,家長就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從另一方面,早早認字可以獨立閱讀,閱讀同樣能通往一個廣闊的世界。

教什麼?

簡單漢字,最好是獨體的象形字,並且是孩子生命體驗之內的事物,比如“人”、“天”,“土”,“上”,“下”等。

如何教?

寓教於樂、在環境中識字是最好的方法。主張通過遊戲的方式讓他們去認識新事物,學習新東西,包括識字也是一樣。每天給孩子讀故事讀繪本時,用手逐字指著讀。由聽故事到產生認字的求知慾望是自然而然的,閱讀薰陶早的孩子,認字敏感期也早。

經常塗鴉

塗鴉就是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經常塗鴉的孩子對線條的把握會很精準,他們的這種能力也會從繪畫遷移到識字上來,識字又快又準確。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所以,孩子喜歡閱讀、認字多,當然是好事;如果孩子暫時還沒有表現出對閱讀的興趣,也不用過於著急。否則就是揠苗助長,反而會事倍功半,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好習慣的養成除了說教是不夠的,更需要輔助教育工具,就像同樣的一件事情會出現父母和孩子說孩子不聽,但是老師說孩子就會聽的情況。《咕力咕力》行為養成動畫,是輔助父母家庭教育的有效工具,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小朋友的行為習慣,幫助小朋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父母的好幫手!

@好姐妹SKY

孩子要不要早識字?何時教,怎麼教,教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