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滅螺:扶貧路上的“拼命三郎”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微巴陵

岳陽縣權威發佈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這一次扶貧人口動態調整工作,工作任務重,務必要做好村民工作、逐戶上門講清政策……”6月6日,筻口鎮大塘村,村、支兩委圍繞精準扶貧戶動態調整逐一“過篩子”,第一書記廖滅螺就此項工作再強調。

此刻,他的左手吊著繃帶,身體筆直的坐在椅子上。在他的左鎖骨骨折的這一週裡,這已是他第三次與村幹部商議脫貧人口動態調整工作。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躺在病床上的廖滅螺坐臥不寧,先後召集村幹部開過兩次碰頭會,仍舊對工作牽腸掛肚。6月6日,廖滅螺提前出院後,直接奔赴村民服務中心參會。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村裡這次扶貧動態調整涉及的戶數多,不能出現絲毫差錯。我的身上摔傷了,但是腦瓜子還靈著呢!可以繼續工作。”始終惦記貧困群眾,即使病痛在身也置之度外,這就是廖滅螺!

1992年,剛畢業的廖滅螺被分配在原相思鄉政府工作,18年的基層成長磨鍊,使他對農村工作有著特殊情感。2017年4月,已調至縣農業局工作的廖滅螺主動請纓擔任大塘村第一書記,主抓扶貧工作。當初“跳出農門”的他,做了幾年城裡幹部,又回到了鄉村,當起了“村幹部”。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大塘村由筻口鎮原大塘、鍬塘、劉桂、和平4個村合併而成,共有1200戶,3700人。由於信息閉塞,缺乏產業和技術,該村村民收入全靠傳統的種養殖業和勞務輸出。2017年,村裡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0戶,228人,由縣農業局駐村幫扶。

扶貧先找出路。廖滅螺來到大塘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抓產業扶貧。留在村裡的村民年紀都偏大,且缺乏技術,廖滅螺思考著:養豬應該是村民既能長足發展又比較穩當的產業。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為了鼓勵村民養豬,廖滅螺先後3次登門拜訪潤升水稻合作社負責人,希望企業也能參與扶貧工作,為村裡養豬的貧困戶提供幫助。

在廖滅螺的誠摯說服下,潤升水稻合作社承諾: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每養一頭生豬獎勵節米300斤。與此同時,廖滅螺還與扶貧小組商議,建議從扶貧資金中拿出部分經費,每養一頭生豬獎勵300元。

這一舉措讓貧困戶養豬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僅2017年4月至12月,大塘村90戶貧困戶共出欄生豬260頭,年增收50餘萬元。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廖滅螺十分善於利用“資源”,他和幫扶隊員常去涉農企業“串門”,積極遊說,幫助牽線搭橋和對接。2017年,村裡引進紅薯種植項目,由鄧谷紅薯專業合作社免費提供優質紅薯苗5.3萬斤、肥料12噸,栽種378畝,村裡增收50萬元;盛源林業合作社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土雞苗2690羽,30元/斤保底回收,每戶增收3000餘元;村裡購買3000株黃桃苗,向貧困戶免費發放並提供技術指導。待掛果後,由菁華果業不低於當年市場價進行收購,預計畝收入可達25000元。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駐村工作一年多來,廖滅螺走遍村裡5個片區,37個村民小組,1200戶人家,詳細瞭解每一戶的情況,足跡遍及大塘村的溝溝坎坎、角角落落。全村37個村民小組的貧困戶、道路、環境等情況,他都能輕車熟路、瞭然於胸。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一年的時間,他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宗旨和一名扶貧幹部的責任,四處奔波籌資100多萬,將村裡1500米斷塌路、1000米水渠、11口山塘修建好,一步步踏實地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

“開對‘藥方子’,就能拔掉‘窮根子’”。黨和政府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政策和支持,大自然賦予我們得天獨厚的環境和優勢,我們沒有理由不把大塘發展的更好。”對於大塘村的發展,廖滅螺滿懷信心。

圖文 | 袁穎

媒體廣告 | 0730-7633108 / 18973095788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廖灭螺: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