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聊聊西河大鼓那些事

非遺傳承人聊聊西河大鼓那些事

  西河大鼓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鼓書暨鼓曲形式,傳統曲藝曲種之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西河大鼓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五年級四班的牛晨溪說,自己對西河大鼓中的文化很感興趣,學習大鼓讓自己長了很多知識。

非遺傳承人聊聊西河大鼓那些事

  教孩子們唱大鼓的王鳳仙、邵振清夫婦,是容城縣西河大鼓的非遺傳承人。妻子王鳳仙唱西河大鼓書,丈夫邵振清在一旁彈三絃伴奏。

  “身子要挺直,眼睛要看向觀眾,注意力集中。”王鳳仙在一旁指導著孩子們的表演,眼中彷彿看到了自己40多年前的影子。她說,自己學鼓的時候也就像孩子們這般大。大隊裡喇叭廣播說,縣裡要辦西河大鼓的培訓班,自己原本就喜歡唱歌。去了之後,師傅王書祥感覺小姑娘嗓音不錯,就把自己留下了。

  王鳳仙、邵振清夫婦介紹,西河大鼓屬於鼓曲類曲種。演員左手持兩片鋼板,磕打有聲,右手以鼓鍵子擊扁鼓,鼓板配合擊打,為演唱按節,另有樂手彈三絃為演唱伴奏。有說有唱,說唱相間,敘述故事。一人說唱,稱“單口”;二人合演,稱“對口”。伴奏樂器,起初主要是大三絃。後來,有的演出團隊為了增加音樂效果,又加了四胡、揚琴、琵琶等。

  半年多來,王鳳仙、邵振清夫婦除了學生放假,每週會來學校給孩子們義務上兩次課。“現在就想收幾個徒弟,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好,也希望把西河大鼓這門藝術傳承下去。”王鳳仙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