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確有異常,嚴肅處理

五一檔期間,共5部華語片同步上映。其中,由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上映3日就攬下6.33億票房,開場表現可謂亮眼。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確有異常,嚴肅處理

然而當許多觀眾還沉浸在對“前任”的緬懷中時,洶湧而來的“退票”事件即刻吸引大家眼球,成為新的輿論焦點。

高票房背後的“羅生門”

早在《後來的我們》宣發階,貓眼上,就有91萬人標記想看,上映過後更是以一騎絕塵之勢領跑五一檔,截至發稿前,票房已達6.33億,排片佔比升至50.6%。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確有異常,嚴肅處理

然而,就在市場反饋一片良好之時,關於本片票房的“造假言論”也甚囂塵上。影片上映的28日晚間,微博賬號“電影票房”發佈消息稱,《後來的我們》疑似出現票房“注水”行為,遭到大面積退票。

在這次大規模退票行為中,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貓眼),由於在本片承擔著多個角色(出品方、發行方、售票方),迅速成為關注焦點。

為此,電影局有關負責人已對影片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進行了約談,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機制,認真查明存在的漏洞、進一步梳理情況、完善數據,形成書面報告報主管部門。

電影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哪一部影片,都應該以其影片質量去贏得觀眾喜愛。電影主管部門堅決反對不正當競爭,反對任何票房造假的行為,決不允許任何擾亂電影市場、破壞市場秩序、損害電影產業整體利益和聲譽的行為,對此一旦發現查明,將嚴肅處理。希望廣大電影企業和從業人員認真學習遵守《電影產業促進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共同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建立更加規範有序的電影市場。

關於這次集體退票事件背後的數據及行為仍在進一步調查中,但不論是惡意刷票還是被觀眾親自退票,互聯網票務平臺與院線無疑蒙受了較大損失,而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在這次事件中都受到了挑戰與破壞。

“退票”引發的信任危機

隨著電影產業與互聯網渠道的聯繫趨於緊密,線上宣發、數據營銷、票房曲線、預售數字、口碑評分等數據,成為了院線排片的重要參考,互聯網渠道也成為電影購票的主要渠道。

在線上宣發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預售也逐漸成為影城經理排片參考的一個重要指標,院線以此作為參考依據增加排片,觀眾受市場熱度影響增加購票,預售拉高了排片,熱度進一步發酵,這是一個有效機制,而有效的前提是電影相關數據的真實性。

而此次退票事件將這個機制的弊端暴露在公眾面前,操縱者通過預售階段大量買進電影票,虛假數據蜂擁而至,被誤導的影院會因此增加排片場次,造成電影火爆的假象。

不明真相的觀眾擔心買不到票,於是紛紛購票,真實數據入場。而虛假數據利用平臺的退票漏洞,在退票零手續費階段悄悄抽身,這樣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造成極高的排片量和熱度。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確有異常,嚴肅處理

顯而易見的是,各方利益交雜中,傷害最大的便是公眾對電影行業、院線對市場數據的信任。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一旦票房可任由種種手段被注水、被操控,飲鴆止渴式的電影市場就會淪為簡單粗暴的票房遊戲,這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無疑貽害無窮。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確有異常,嚴肅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