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國全球文化影響力:新機遇與新要求

提升中國全球文化影響力:新機遇與新要求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國際傳播、話語權提升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引下,我國的對外傳播也踏上了新徵程。但當前,中華文化的全球影響力仍不及中國經濟的全球影響力。據近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告聯合沃頓商學院等機構發佈的2018年度最佳國家報告,中國文化影響力排名全球第21位。這種“不相稱性”意味著中國必須同步提升文化的全球影響力,這也是作為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擔當。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新要求,理性認知對外傳播與全球文化影響力,對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提升其全球文化影響力,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 提升中國全球文化影響力 面臨的新機遇

第一,世界對中國的積極認知,為提升中國全球文化影響力創造了新的契機。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官方網站海外網調查,總體來看,當前境外媒體對中國改革發展新前景的認知態度積極,同時對改革成效充滿期待,特別是在美國全球領導力備受質疑的時代,國際輿論樂於見到一個更願意承擔責任的中國。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的凸顯,為對外傳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難得機遇。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方略,既是對全球治理的巨大貢獻,也是對外傳播的新使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一步明確了對外傳播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優越的思路,有助於中國價值觀的全球傳播。

第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全球文化影響力提升提供了共同願景。在新時代,應對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國正開啟新一輪改革開放行動。未來,中國將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是對外傳播的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載體,中國不僅可以與沿線各國普通民眾分享中國經濟繁榮,還有助於分享語言、文字、藝術和思想價值觀等優秀文化要素,交流互鑑,共同打造未來的利益共同體。

第三,習近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理念為全球文化影響力提升堅定了自信。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標識之一。“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是對外傳播的核心內容。倡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僅強調對外傳播方式的創新,更是強調新時代的大國自信,以開放心態與世界平等交流、對話。它既強調中國需要更多地瞭解世界,也強調世界需要更多地瞭解中國。在習近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理念中,中國故事是開放包容的中國故事,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故事,也是文明交融的中國故事,是反映絲綢之路精神的人類文明故事。

  • 對提升中國全球文化影響力的新要求

當前西方世界普遍陷入“後西方”“後秩序”“後真相”的時代困境,中國抓住中華文化吸引力凸顯的窗口期,進一步加強對外傳播,給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滋養,不斷提升全球文化影響力,但新時代也對這項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弘揚優秀文化成果是提升全球文化影響力的關鍵。當前,優秀文化成果還不夠多,是我國文化世界影響力不夠大的現實瓶頸,應集中注意力,沉下心來,創造和弘揚優秀文化成果。一是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核心,克服泛化傾向。文化分三個層次,即理念層次、制度層次和器物層次,其中,理念層次是核心,它包含信仰、價值觀等人生最根本的問題。我國其他優秀傳統文化如詩詞文化、陶瓷文化、茶葉文化、戲劇文化、小說文化、史論文化等都包含著理念層次的內核,也是在這個內核的孕育下產生出來的。在傳播過程中,應當以理念層次為內核,並輔以多種文化手段將其展現出來。二是應當突出最具中國特色、最具時代風貌的當代中國文化傳播,克服“重傳統、輕現代”傾向。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文化現象,也是令世人感興趣的部分。比如新時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和平文化、和諧文化、人本文化等。三是重視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克服窄化傾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華語言文化包含三個層面:一是民族共同語和國家通用語——普通話,它較為典型地反映著中國當代文化的發展和變遷;二是漢語方言文化,它是中華文化的地域體現,也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三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它閃現著我國各民族的智慧,是文化多樣性的另一種體現。系統的中華語言文化傳播有助於世界全面瞭解中國文化。

第三,搞好多元公共外交是提升全球文化影響力的有效方式。中華文化在具體的傳播過程中,應當採用多元化、多渠道的傳播方式。其中,多元公共外交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能夠有效建構互信,助力全球文化影響力的提升。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將公共外交定義為“政府和公眾(包括社會組織、企業、媒體和個人等等),從各自角度,向外國公眾表達本國國情,說明本國政策,回答關於本國的問題,同時瞭解對方觀點的國際交流活動”。傳媒學者王莉麗指出,“多元公共外交”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權利系統,主要由國家權力、思想權力、輿論權力和經濟權力構成。在這一系統中,政府是宏觀政策和行為規則制定者;智庫是思想源泉,也是最具公信力的行為主體;媒體是輿論擴散器和媒介鏡像構建者;企業則體現了系統中的經濟權力。這一系統的高效運轉,將有效提升全球文化影響力。

(本文系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傳播研究”(17ZDA285)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大連外國語大學文化傳播學院院長、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