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蔬菜管理技術

穀雨以後降水增多,空氣中的溼度逐漸加大,溫度升高,光照充足。雨生百穀,各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此時,設施保護地蔬菜正是生長關鍵時期,需要加強管理。

「精選」蔬菜管理技術

1、露地喜溫作物定植

「精選」蔬菜管理技術

露地種植的黃瓜、番茄、茄子、辣椒、冬瓜、南瓜等喜溫性瓜果類蔬菜開始陸續移栽大田,要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天定植,定植時氣候指標:連續5天最低氣溫穩定在10℃以上,10釐米地溫穩定在13℃以上。一般大興、通州等平原地區在4月下旬至5月初;延慶、懷柔等高海拔山區在5月上、中旬。要施足有機肥作基肥,每畝施用腐熟細碎優質有機肥4000公斤以上,其中三分之二在耕地前鋪設,三分之一做畦時施在地表。精細整地,做到地平、畦平、壟直、沒有坷垃;定植前5-7天對幼苗進行低溫煉苗;定植時做到密度適宜,深淺一致,農諺說:“深栽茄子,淺栽瓜”,番茄、茄子要深栽,覆土超過苗坨以上2-3釐米;黃瓜、南瓜、冬瓜等瓜類作物要淺栽,覆土與苗坨相平就可。栽後及時澆足定植水。

2、溫室菜是產量形成關鍵期

「精選」蔬菜管理技術

溫室的黃瓜正值結瓜盛期,要及時採收;番茄、茄子和甜辣椒等作物正值開花結果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調節適宜的生長環境:要根據外界氣候變化及時開閉風口,通風換氣,夜間根據溫度決定是否放保溫被。晴天白天適宜溫度在23℃-30℃,陰天應調低3℃-5℃,適宜溫度在20℃-23℃,夜間適宜溫度在15℃-20℃;根據不同作物來調節不同的室內空氣溼度,番茄、茄子等作物保持在40%-50%;甜辣椒和黃瓜等瓜類作物保持在60%-80%。儘量多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

植株整理:及時吊蔓、繞蔓、落秧、整枝和打杈,去除下部黃葉、老葉。番茄在第一穗果實長至綠熟期(開始變白不再長大時)將下面葉片打掉,黃瓜下部深綠色葉片要及時打掉,防止因通風不好而感染霜黴病害。番茄和黃瓜植株每株應保留16片左右功能葉。

果實管理:番茄、茄子為保持風味和品質應採用自然授粉方式,可採用振盪授粉器輔助授粉,也可採取每畝釋放1-2箱熊蜂輔助授粉;若使用“豐產劑二號”等生長調節劑蘸花或噴花,應根據不同室溫來配製不同濃度,防止濃度過高而形成畸形果實。番茄應在每穗花開放3-4朵時再採用振盪授粉器或調節劑噴花,若在剛開放1-2朵花時噴花,會使這穗果實僅結1-2個而影響產量。及早疏去多餘的花和果實。黃瓜不需人工輔助授粉就能正常結瓜,禁止使用“順直靈”等激素來蘸花促進幼瓜膨大。

科學追肥、澆水:根據天氣情況、植株長勢和土壤情況來澆水追肥,追肥應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以隨滴灌施用營養全面、配比合理的“聖誕樹”等速溶肥為宜,番茄在每穗果長至3釐米大小時,追施氮磷鉀含量為17∶9∶34的高鉀配方速溶肥每畝4-7公斤;也可隨水施用氮磷鉀全面的氨基酸類有機水溶肥料;要小水勤澆,每次每畝澆水量8-10方,避免大水漫灌。

適時採收:果實成熟後及時採收,以每天清晨採收為宜,能提高果實的營養物質含量和口感、風味;黃瓜、甜辣椒和茄子採摘時用剪刀剪下,以防用手摘時扯斷植株和容易感染病害。採摘時要輕拿輕放,避免形成果實損傷而降低商品質量。若用竹筐、荊條筐盛放時要用軟紙或農膜墊上,防止扎傷果實;還要根據果實大小分類出售。

3、大棚菜做好兩時期管理

「精選」蔬菜管理技術

早春茬黃瓜已陸續採收上市,番茄、茄子、甜辣椒等作物已進入開花結果期,除及時調節適宜的溫度和室內空氣溼度外,在以下兩個時期做好管理。

開花期管理:黃瓜、番茄等爬蔓作物及時吊蔓和繞蔓來固定植株,最好選用銀灰色塑料繩來吊蔓,有趨避蚜蟲的作用。番茄不要過早打杈,待第一穗花下的分枝長至8釐米時再打去,以免影響根系的生長;水果型黃瓜將第五片葉以下的幼瓜和花蕾及早疏去,從第六片葉開始結瓜。番茄、茄子優先採用熊蜂授粉或振盪授粉器輔助授粉來促進坐果,也可採用安全的“豐產劑二號”或“果黴寧”噴花或蘸花的方式來促進坐果,但一定要掌握好濃度和操作時機,避免出現畸形果和坐果數過少以及果實生長不整齊的現象。

果實膨大期管理:待基部果實坐住開始膨大時再澆水追肥,番茄待第一穗果實長至核桃大小(直徑3釐米左右),茄子瞪眼期(果實直徑3-4釐米)是適期。澆水時應選晴天上午進行,以隨滴灌施用營養全面、配比合理的水溶肥為宜,根據不同作物需肥規律,選用不同配比的肥料。

穀雨節氣仍可繼續播種韭菜和播種或定植油菜、小白菜、小蘿蔔、茴香、芹菜等快熟蔬菜,要做好精細整地、播種均勻、覆土適宜、墒情適宜等環節。

5、露地蔬菜加強管理

「精選」蔬菜管理技術

早春定植的甘藍、菜花、萵筍和生菜等作物陸續進入蓮座期,要做好中耕鬆土、追肥、澆水等管理,同時做好大蔥幼苗的追肥、澆水等管理工作。對於早期播種或定植的快熟蔬菜和冬前播種的“埋頭”菠菜要加強澆水和中耕管理,越冬的“埋頭”菠菜在4月下旬-5月初採收,要在最佳商品期及時採收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