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賺錢而做生意那又圖的是什麼呢

不為賺錢而做生意那又圖的是什麼呢

不斷的給企業打版,雖說來我工作室都是批發市場上賣散批的商家,可他們的產量,一點都不比大企業的產量低。

這主要還是散批服裝是以走量為主,款式少,更新慢,每款衣服只要能批發,就不斷去做,實在是賣的不行了,才會選擇在換一個款。

有時,你像上半年,過完年時打的是長袖,面料採用的還是厚一些的,然後天氣越來越熱,這款衣服賣的又好,就換薄一些的面料繼續賣,到了夏季,如果還是好賣,就把長袖改成短袖繼續賣,一個款式賣上兩三個月,那都是常有的事。

說實話,都不換款,這樣確實不像是在做服裝生意,可你要知道,幹服裝生意,只有這樣才是最賺錢的,大批量採購面料成本越來越低,服裝廠的工人是越做越順手,前期哪怕賺的少些,後面到了短袖時,利潤也會變的大了,而且最主要的,當你把所有仿你款的商家都熬的不做這個款時,你就做成獨門生意了。

越是沒人競爭,生存的空間才會更大,像這樣的例子,批發市場每年都在上演,而這,就是客戶來打版的多少決定的,打版越多,那就是以款式取勝,可以利潤多些,循環下來,永遠走在批發市場的最前端,打的版少,生意也會不錯,就看採用什麼方法來經營了。

來我這裡的客戶,有些開的有服裝廠,有的則是專業外放加工自己不養工人,凡事都有利弊,有廠的老闆,即要為找新款發愁,又要為生意不好時給工廠員工找點事做而苦惱,更怕的是什麼,就是在旺季的時候每天的衣服不夠賣,產量提升不了招不到工人做大傷腦筋。

看似開廠感覺比沒開廠的實力大,實際上平時的開支可能都會平衡不了,還不如那些沒開廠的,但你不能說這樣就不好,而是說,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僅能控制衣服做出來的品質,另外一方面,在訂單安排上也更迅速快捷。

在這不得不說散批走貨時的方式,進貨商拿貨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全色全號拿全手號,而是衣服的大小碼,各人都是根據自己實體店的情況有選擇的拿貨,比如常做的衣服都有五個號四個顏色,那有些地區的進貨商就會只要中間號然後選上兩個顏色,當很多進貨商都這樣選重疊時,可能就會產生中間碼賣的快,主要的兩個顏色賣的快,那麼你安排服裝廠裡生產時,就要裁最好賣的顏色和最好賣的號型。

自己沒廠,去安排的時候,就很做難,產量大到不怕,可是產量小的時候,你裁個兩三匹布,還要分號,加工廠就是願意,可工人不願意呀,就是工人那裡安排時會稍顯麻煩,而工人呢,都願意做量大的款,小量補單,來回換款,誰會願意,要是你都安排一兩個人做,一天時間又做不出來,大多數補單都是當天裁出來,當天要把衣服做出來,在晚上給進貨商發走的。

如果自己有開服裝廠呢,則會容易許多,直接安排幾個人,一個人一個號,一個人一個色的去做,完全可以達到快速出貨,實在不行,就根據按排的單量在把它細分下去,基本上晚上可以不耽誤發貨。

散批不同與大廠就在與此,船小好調頭,怎麼能以最快的方式把做出來的衣服賣出去,就怎麼樣生產著賣,品牌商提前兩個季度備貨,賣完了在去補單,哪還有時間,因為工廠裡都在生產著下個季度的款式了。

至於說中間商只賺差價的那些商家,有時也挺做難的,那邊是人家做不出來拿不到貨,這邊是實體店小單補貨你沒有,備的多了自己壓力大又怕賣不出去,進的少了,到賣爆的時候又沒貨可賣,眼看到嘴的肉吃不到,怎麼會不著急,看看廣州那些常年駐守的老闆們,每天都是去搶貨,日子也並不好過呀。

服裝生意的常態年年都是如此,如果是為了樂趣,我想也是賺到的鈔票進到口袋時的快感才讓這些老闆們流連忘返,如果不是的話,還會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