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最懂戲曲的社會學家,李楯開講,周飛舟、鄭也夫、李寶臣和沈原捧場

他可能是最懂戏曲的社会学家,李楯开讲,周飞舟、郑也夫、李宝臣和沈原捧场

中國戲的傳統不在劇目的新與舊,而在體現於演唱中的傳統的表達、呈現和互動方式;在於唱、念、做、打的法則和對時空的處理。這種中國戲的傳承毀於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以至在今天被異質文化中的導演制、分幕法和戲劇教學法所改變,由借形去魂,而至形同質異。主講人李楯希望通過“話說京昆”系列講座,還原中國戲曲本來的模樣。

戲曲,是“小道”。過去人們說:儒學,是生活的學問。那麼戲曲,則是漢文化中人們生活的藝術。而幾十年的文化斷裂,造成今天還活著的人看過梅蘭芳那樣的戲的人不多了。主講人李楯給文化斷裂後的人們講京昆,和懂戲、喜歡戲的人聊京昆,因為他堅持認為,作為出生或生活在這塊稱有“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化、歷史”的土地上的人,可以不喜歡中國戲,但總應該知道中國戲。

與戲曲相關的,有這麼兩種人:一是唱戲的及“七科”中的其他人;二是聽戲的,捧角的和票戲的。今天所謂“專業演員”、“業餘演員”之分,其實是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概念。就中國戲而言,只應是內行和外行之分,又可有職業演員和非職業演員之分,非職業,也可能演技和藝術水準是高於職業的。

戲的教與學,有個“師承”問題,須得是“心傳”,這區別於今天工業化式的戲校教學。舊有的擬親緣的師徒關係,以及班社和規制、基本功和開蒙戲,還有如“文武昆亂不擋”和“六場通透”等,都不是分工、分科的體制下可以產生的。

李寶臣、沈原、鄭也夫評價:“楯爺堪稱當今名票。他是文化人中最懂崑曲的,崑曲人中最有文化的。他能唱生旦淨醜;但他說京昆比唱的還要好。”

5月11日-20日,著名社會學家李楯將在北京連講四場戲曲與文化。主講人李楯,法學家和社會學家。自幼喜京、昆,1962年(15歲)入俞平伯先生創辦的北京崑曲研究社。2004—2017年任北京崑曲研習社副社長。

“話說京昆”系列講座信息:

l “話說京昆”四講之一:戲曲,漢文化的組成部分

主講人:李楯 主持人:周飛舟 地點:北京大學 時間:5月11日18:30

l “話說京昆”四講之二:京昆,生命的移情方式

主講人:李楯 主持人:鄭也夫 地點:北京師範大學 時間:5月13日14:00

l “話說京昆”四講之三:京昆,特異的演唱方式

主講人:李楯 主持人:李寶臣 地點:中央民族大學 時間:5月18日18:30

l “話說京昆”四講之四:中國戲曲的社會文化史

主講人:李楯 主持人:沈原 地點:中國人民大學時間:5月20日14:00

他可能是最懂戏曲的社会学家,李楯开讲,周飞舟、郑也夫、李宝臣和沈原捧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