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隊為何建設的好?因為檢查少

連隊為何建設的好?因為檢查少

上級檢查下級工作本沒什麼好說的,更沒什麼好議論的,作為一名部隊管理者或者一線帶兵人,檢查能夠“以檢促建”或者解決固化、“根深”的問題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基層應該是歡迎的,起碼是不排斥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大家都覺得“檢查”變味了。

最近聽到一個笑話,真偽沒有驗證,說是一個檢查組去一個駐小島部隊檢查工作,發現這個連隊各項工作開展得非常好,制度落實得也很到位,就問主官是怎麼抓建的,連長苦笑說:因為平常檢查少

這雖是一個看似荒誕的笑話,但也部分反映了基層連隊的心聲,為什麼近幾年來一直在減少新舊“五多”,但是為什麼還是那麼多。

檢查變成了什麼味?

筆者認為基層連隊在任何情況下不可能沒有一點問題,原因很簡單,因為管理工作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是人的工作,問題往往是一個接一個,此消彼長,解決這個冒出來另一個,沒有一直“完美”的連隊。

上級檢查組多內容、多頻次的檢查,有時候變味為“找茬”、完成領導的交代或者走過場的檢查,甚至畸形為機關不願下基層,基層不歡迎機關來。例如有時候領隊的是個“老油條”,往往下來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找幾個皮毛的問題或者共性問題將來可以應付領導,寫彙報材料就行。

如果領隊是個年輕同志,往往下來是這不對、那不行,理想主義,不考慮實際情況。“走馬觀花”式檢查,“勞民傷財”式檢查,“金玉其外”式檢查等等,檢查走形變味,各家有各家的難處,不必贅言。

除去體制等主觀原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上級檢查的目的走形。上級下基層檢查目的主要不是來找茬、寫材料、完成任務或者查究問責,而應是解決指導問題,部隊現階段各類問題不少,機關基層也心知肚明,需要的不是有哪些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能是檢查組又來了,檢查組又走了,基層需要的是檢查組坐下,傾聽、協調、組織解決問題,這點是性質的改變,是領導思維的轉變。

二是檢查內容大而全,針對性不強,專業性不強。提前通知檢查,內容不交代清楚,往往是上級來啥都可以檢查,啥都在檢查範圍內,啥都可以指點講評,專項檢查不專業、隨機檢查太隨意、綜合檢查沒重點,大小問題主要看上級較不較真、下級能不能忽悠、場面組織的夠不夠隆重,縱向到底的檢查太少。

三是檢查頻次多。一個學生如果天天考試,那麼成績也就不重要了,這點不多說了。

四是檢查人員水平有限。帶兵經歷少、基層經歷淺、脫離基層時間長都是導致檢查走形的原因,基層變相執行條令、上級亂指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看人下菜”、“見風使舵”,上下級關係好的眨眨眼就過了,關係不好的讓你嚐嚐厲害。

筆者來自非一線部隊,各個單位情況不盡相同,其實檢查指導基層工作對於我們基層來說是舉手歡迎的,一些老問題、舊矛盾確實需要上級的大刀闊斧,快刀斬亂麻。新條令正在試行,很多暖心貼心的規章正在落地生根,希望我們領導機關能夠真正紮實的學習掌握,減少土規定,拍腦袋,把我們熱愛的軍營建設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