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資福利這樣安排,願意安心服役的人會更多

如果工資福利這樣安排,願意安心服役的人會更多

在軍人榮譽體系建設中,工資福利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一直以來備受廣大官兵關注。隨著軍隊改革深入推進,官兵對調整優化工資福利期望較高、期盼較多,值得認真研究、合理解決。

一盼工資待遇穩步提高。

近年來,軍人工資福利待遇多次得到調整提高,但受物價不斷上漲和生活需求多樣等因素影響,軍人工資收入同日益增長的生活支出難以平衡,沒能由增量向增質轉變,工資待遇“什麼時候漲,能漲多少”已成為官兵長期關注的話題。

從社會發展看,近幾年物價持續攀升,消費觀念更新變化,官兵實際可支配收入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官兵感到工資不夠用,每月難有存餘。從現實壓力看,未婚官兵要麼為購房淪為“房奴”,要麼為結婚花光多年積蓄;已婚官兵面對贍養父母、撫養子女、購買住房等壓力較大,更是負重前行。

二盼增長機制健全完善。

當前,隨著國家經濟不斷髮展,軍人工資水平呈穩步上升趨勢,但“添油式、救火式、安慰式”的增資方式與軍人默默奉獻形成反差。從增資模式看,軍人工資增長還是沿用幾年一動的事後補償、被動增長,被許多官兵形容為“補償性上漲”、“還歷史舊帳”。

從增資機制看,近兩年國民經濟增速保持在6.5%—7%,CPI指數為2%左右,駐地年平均工資增長7.4%,而軍人工資未進行調整,沒有建立與國民經濟發展、市場物價上漲、地方工資變化相聯動的增資機制。

從增資幅度看,幹部年度工資增長主要依靠增加軍銜、職務和軍齡檔次,士官年度工資增長依靠增加軍銜和軍齡檔次,平均增長率不足2%,與國家經濟發展不適應,與物價變化不掛鉤,與地方人員收入不同步。

三盼福利待遇合理調整。

福利待遇是軍人工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軍人艱辛付出的一定物質補償。近兩年軍隊也對隨軍家屬未就業補助、夫妻分居生活補助作出調整,數額得到了較大提升。但與軍人職業的特殊性、危險性、艱苦性相比,福利待遇還存在種類少、標準低、調整慢的問題,亟待調整優化。

從項目設置看,機關幹部熬夜加班、官兵值班執勤、外出駐訓、完成重大任務沒有相應補貼,軍事訓練尖子還以精神獎勵為主,沒有發放物質獎勵,而紀檢、保衛、衛生、裝備等崗位工作相對輕鬆卻有津貼補助,較大影響官兵積極性。

從發放標準看,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每月10元,1996年至今未作調整,且國家已放開二孩政策,該項福利已如同雞肋;子女保育教育補助費每月150元,並且只發放至6歲,但駐地公立幼兒園月收費在600元以上,私立幼兒園在1200元以上,進入小學後教育支出更大,給軍人家庭帶來較大負擔。

從軍地對比看,軍人與國家公務員和地方企事業單位人員相比,福利項目偏少、標準偏低,地方僅目標績效考核收入就佔工資30%以上,而軍人總體福利收入僅佔工資10%左右,不能很好體現福利待遇的激勵功能。

四盼共性保障軍地同軌。

從公積金使用情況看,公積金管理模式與地方脫節,多數地方已經出臺了公積金提取政策,極大減緩了購房壓力,而軍人住房公積金僅能辦理貸款,不能個人支取,“賬戶存儲”的管理方式沒有享受公積金利率,難以應對物價上漲指數和通貨膨脹率,造成資金存款實際購買力逐年下降,許多官兵形容公積金是“用著麻煩,不用可惜”。

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家,軍人工資福利不僅體現軍人的勞動付出,更體現社會對軍人職業的價值認同

。希望隨著軍改推進,能擁有更為科學合理、滿足官兵期盼的工資福利,保障軍人及其家庭生活水平,從而更好的解決後顧之憂,凝聚官兵士氣,有助於真正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