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蕭條時,錢到底去哪裡了?

經濟大蕭條時,錢到底去哪裡了?

在經濟繁榮的時候,社會上好像有很多的錢,每個人也都有很多錢,賺錢也很容易。但是一旦經濟蕭條了之後,大家的財富彷彿一夜之間蒸發了。很多人會好奇,經濟大蕭條時,錢到底哪裡去了?

其實很簡單,因為錢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就能讓大家很清楚的理解這個問題。

假設一國政府發行了一千元的貨幣並且將這一千元存放於銀行中,然後該國政府決定修一條公路,造價一千元,利用修公路的機會將這一千元的貨幣放到了社會上,這時候有企業將修公路的項目承接了下來,但是他沒有錢買材料,於是就去銀行將這一千元的貨幣貸款了出來支付給了材料商作為買材料的錢,而材料商拿到錢之後,並沒有其他開銷,就把錢存入了銀行。工程結束之後,政府通過銀行把錢打入施工方賬戶,施工方收到錢之後把錢還給銀行,這筆帳就平了。而這個時候,由於流動的次數,一千元就創造了四千元的價值。

經濟大蕭條時,錢到底去哪裡了?

錢通過生產和流通的過程實現了社會資金的大量增加,流通中流通的次數越多,社會的總資產越多,錢也就越多,當經濟繁榮時,大家都覺得手裡財富比較多,就敢於消費,錢的流通次數和流通速度都會加快,使得看起來社會上有很多的錢。

但是,等到經濟蕭條的時候,大家的購買能力或者預期購買能力下降,人們的消費意願和投資意願都下降,在貨幣乘數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總財富減少。

再回到剛才的例子上,假設一國政府發行了一千元的貨幣並且將這一千元存放於銀行中,但是由於經濟蕭條、稅收下降,該國政府不敢隨意的花掉這一千元錢,只敢花掉五百元,那麼施工方就少了五百元的收入,材料商也少賣了五百元的材料,而銀行也少貸出去了五百元,這麼一來一回,社會的貨幣總流通數量就下降了很多,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錢少了,大家都沒有錢了。

經濟大蕭條時,錢到底去哪裡了?

其實關於財富流動方面,還有一個更有名的小故事。

一個人來到一家旅館,給老闆500塊錢押金後去樓上看房間去了。老闆拿到這500塊錢後趕緊去還了之前欠張三的豬肉錢,張三拿到500塊錢以後也趕緊還了李四500塊錢飼料錢,李四拿到錢以後趕緊還了上次找小姐的500塊錢,小姐拿到錢以後又趕緊還了旅店老闆的住店錢。

後來客人下來了,沒有滿意的房間,收回自己500塊錢押金走了。

錢沒有任何增加,甚至最後就沒有錢,但每個人都多了500塊錢,4個人一共多了2000塊錢,之前的債務問題都解決了,社會財富增加了,但錢並沒有增加。

而旅館老闆由於債務的消滅,可以大膽的繼續消費,繼續找張三買肉,社會的總財富增加的意願就比較強烈。如果這個人沒有來到這家旅館,那麼旅館老闆就沒有錢還欠下張三的豬肉錢,債務還沒有消滅的情況下,旅館老闆不敢繼續去張三那裡買肉了,那麼張三也沒錢繼續找李四買飼料……循環往復,整個社會的財富就少了。

經濟大蕭條時大家能掙到的錢少了,也就不像以前那麼敢消費了,大家不敢消費,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買,於是工廠就開始減少生產、裁員。大量工人失業,更不敢消費了,惡性循環就這麼產生了。所以,在經濟大蕭條是,貨幣的總量沒變,而只是社會財富大大的減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