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为何宁愿将牛奶倒入河中也不愿意免费分发给群众?

资本家为何宁愿将牛奶倒入河中也不愿意免费分发给群众?

20世纪2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国的乳制品行业的产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牛奶。当大萧条拉开序幕时,乳制品行业的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不可避免地被暴露出来。大萧条时期,产量严重过剩的牛奶价格大大压低。1930-1933年,每100磅牛奶售价为3.48美元,而且从奶农手中收购的价格更低。根据记录,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1933年4月为每100磅0.99美元。1934年1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上千走投无路的奶农封锁了公路,倾倒了超过10万磅的牛奶。加利福尼亚在同一时期发生了类似倒奶事件。

人们普遍的论调认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原罪,一边是资本家占有大量的资源,拥有着数不清的牛奶,一边是广大的穷苦百姓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然而资本家确依然将牛奶倒入河中而不分发给百姓,这简直就是犯罪。乍一看好像有些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却经不起推敲。

还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当时美国的产能过剩,觉得由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产品积压无法卖出。其实这个是表面的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大萧条。有人认为,是由于产能过剩而导致了经济大萧条,其实是因为经济大萧条才导致了产能过剩,起码在牛奶上是这样的。

资本家为何宁愿将牛奶倒入河中也不愿意免费分发给群众?

当时,美国国内的经济已经进入了萧条期,通货紧缩严重,而奶农成产的牛奶产量确并没有减少,有数据显示,当时奶农每100磅的成产成本要1美元,奶农几乎是以稍微亏本的价格再出售自己的牛奶,但是就算这样,依然没有多少奶商上门收购。没有奶商上门收购的原因是由于城市的多数群体——工人群体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冲击,收入减少,被迫降低非生活必需品的采购,而牛奶,恰恰就属于非生活必须品。由于成本的限制,奶商在奶农处采购了牛奶之后需要运输到城市里才能进行销售,但是城市对牛奶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奶商的采购量减少,毕竟采购多了之后销售不完自己就会有亏损,而谁都不愿意做亏损的生意。这个时候,如果想要卖出大量的牛奶,就只能继续降低价格,但是奶农已经以成本价的价格来销售牛奶了,没有降价的空间了,而牛奶又是不易储存的商品,所以最后奶农只能将牛奶倾倒入河中。

在这时,奶农将牛奶倾倒入河中是无奈之举,如果真的有消费者直接找上门要求以成本价来购买牛奶,他们是非常高兴的,甚至一高兴送一你桶就可以,当然,你需要自带桶,毕竟倒入河中也需要花费人力物力。

资本家为何宁愿将牛奶倒入河中也不愿意免费分发给群众?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的奶农倾倒事件和哄抬物价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个时候由于市场需求是固定的,而产能是极度过剩的,所以奶农只能以将超出需求的部分倾倒入河中,毕竟没有地方来储存多余的牛奶,属于被迫去产能。这个情况和由于产能过剩所导致的企业利润下滑,而企业为了保证利润来大幅降低产能以达到提高价格的去产能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时期,这种被迫去产能的事件时有发生。罗斯福新政之后,这种局面逐步改善,但美国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场由于经济动荡导致的经济萧条、由于经济萧条导致的产能过剩、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经济无法复苏的局面直到1941年,美国卷入二战,过剩产能围绕着战时经济,进行了超大规模的产能释放,才彻底摆脱了这场经济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