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傳統中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1、龜尾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

功用:調理大腸,消炎,止瀉通便。

主治:洩瀉,便秘,脫肛,遺尿。

2、肺俞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緣(第3胸椎與第4胸椎間)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

操作:用兩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兩側肺俞,稱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緣從上向下推動100次,稱分推肺俞,或稱分推肩胛骨。

功用:益肺理氣,止咳化痰。

主治:發熱,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3、脊柱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自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提1下,稱為捏三提一法。

功用: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

主治:發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

4、天樞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肚臍旁2寸(約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個。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別點按在兩側的天樞穴,輕輕的按揉,揉50~100次。

主治:腹瀉、腹脹、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亂

5、腹陰陽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別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與兩脅下之軟肉處。

功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等消化系統疾患。順時針摩腹可通便,逆時針摩腹可止瀉

6、膻中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胸骨上,兩乳頭連線之中央,屬任脈

操作:中指端揉稱揉膻中;兩拇指自穴中向兩旁分椎至乳頭名分推膻中

功用:膻中為氣之會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胸悶,嘔吐,氣逆,咳喘,痰鳴等症

7、退六腑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一切熱證。高熱,口渴,驚風,咽痛,鵝口瘡(口腔舌上滿布白色糜點,形如鵝口),腮腺炎,大便乾燥等

8、一窩風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別名:外一窩風。

位置:在手腕背側,腕橫紋中央。

操作:指端揉,稱揉一窩風。

功用:揉一窩風能溫中行氣,止痺痛,利關節。

主治:一切腹痛,傷風感冒,關節痺痛,急慢驚風

9、內勞宮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時中指、無名指所指處中間,即是勞宮穴。

操作:用中指揉,稱揉勞宮。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發汗,右揉瀉心火,除煩躁。

主治:發熱、煩渴、目瘡、齒齦糜爛、虛煩內熱等

10、老龍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稱掐老龍。

功用:開竅醒神,退熱。

主治:突然昏厥,虛脫氣閉,心火實熱,急驚風

11、小天心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別名:魚際交。

位置:在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

操作:用指端揉,稱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稱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間關節搗,稱搗小天心

功用:揉能清熱鎮驚,利尿,明目;掐搗能安神鎮驚。

主治:驚風,抽搐,煩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澀,目赤腫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12、手陰陽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掌側腕橫紋。又稱大橫紋。橈側(拇指側)為陽池,尺側(小指側)為陰池。

操作:兩拇指自掌側腕橫紋中央(總筋穴)向兩旁分推,稱分推大橫紋,又稱分手陰陽、分陰陽。

功用: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行滯消食。

主治:寒熱往來,腹脹、腹瀉、嘔吐、食積、煩躁不安

13、板門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手掌面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門稱為揉板門,順時針、逆時針都可以。從腕橫紋推向拇指根稱為橫紋推向板門,可以止吐。反之,稱為板門推向橫紋,可以止瀉。

主治:食積、腹脹、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曖氣等

14、五指節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間關節處。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稱掐五指節,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節能鎮驚安神,祛風痰,通關竅,掐五指節主要用於煩躁不安。

主治:驚惕不安,驚風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15、四橫紋(四縫)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小兒四指併攏,從食指橫紋推向小指橫紋,為推四橫紋。用拇指甲掐,為掐四橫紋。

主治:腹脹、疳積、消化不良等。

16、小橫紋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掌麵食、中、環、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

操作:以拇指甲掐,稱掐小橫紋;拇指側推,稱推小橫紋。

功用:開胸散鬱,化痰涎。

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17、掌小橫紋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掌面小指掌根下,尺側掌橫頭。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稱揉掌小橫紋。100~500次。

功用:清熱散結,化痰止咳。

18、腎頂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小指頂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稱揉腎頂。

功用:揉腎頂能收斂腎氣,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或盜汗(白天或夜間汗多),解顱(指囟門應合不合)等。

19、肩井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肩部筋肉處,屬足少陽膽經。

操作:用拇指與食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拉肩井,稱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稱按肩井,一般按兩分鐘。

功用:發汗解表,補益氣血。

主治:感冒,昏厥,上肢活動不利等。

20、天柱骨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或用湯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吐,祛風散寒。

主治:嘔惡,項強,發熱,驚風,咽痛等症。

21、迎香羶

「中醫兒科」易學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最全版本)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溝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稱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聞香臭時,按之可以通利鼻竅,使香臭得聞,所以命名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小兒推拿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小兒推拿的功效與特點。

小兒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扶正祛邪。具體表現為:

1、提高小兒機體各項功能

正氣自然充足,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幹,也就是抵抗力增強,得病的機會相應減少。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小兒推拿確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保證小兒氣血充盈,飲食不偏,食慾旺盛、發育正常等。

2、緩解、解除小兒病痛

3、未病先防,提高小兒對疾病的抵抗力

小兒推拿對小兒強身防病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A) 未病先防:通過小兒推拿,小兒氣血調和,經絡通暢、陰陽平衡、正氣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B) 防病傳變:小兒得病後傳變較快,易發生危急狀態,小兒推拿可以起到預防發病、防止傳變以及發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兒推拿有哪些主要特點?

1、簡單易學,方便易行

小兒推拿操作簡單,易學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規律,幾次操作操作練習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

小兒推拿是一種自然療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藥品及醫療設備,只是依靠家長的雙手在小兒體表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不受醫療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實施。這樣不僅應用方便,而且節省費用。

2、見效快、療效高

臨床證明,小兒推拿對小兒常見病、多發病都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於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對許多慢性病、疑難病也有比較好的療效。

3、安全穩當、不易反彈

4、沒有毒副作用,利於疾病康復

5、治病去根,不易復發

慢性病復發的根本原因在於疾病所涉及臟腑或氣血功能下降。推拿療法根據中醫基本理論,對於易反覆發作的慢性病,都可以針對病因,通過手法施術,加強氣血循環,恢復其臟腑功能,所以能達到治病去根的目的;對於急性病,本來其機體功能就沒有多大損失,又加之按摩過程注意了功能的調治,更不會遺留病根;反覆發作病症,可因人體素質的調補減少再發機會。對於身體虛弱者,不僅可以治癒已發疾病,同時也提高了免疫功能及健康素質。

6、小兒不受痛苦,易於接受

7、預防保健,適於家庭

常用介質

常用推拿手法

由於小兒肌膚嬌嫩、神氣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時,特別要注意手法,強調輕柔、滲透,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運法、捏法、擦法、搗法、捻法、刮法、搖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幾百年的臨床實踐中,醫家逐步總結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稱的操作方法,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種手法在一個穴位或幾個穴位上進行,故現稱“複式操作法”,如黃蜂入洞、打馬過天河、運水入土等。

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推拿時,應按順序依次操作,以免遺漏。應先輕手法,如推、揉、運等,後重手法,如掐、捏、拿等;先頭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後是胸腹腰背。

小兒推拿所使用的穴位,根據其手法操作可分為直線、旋轉及垂直方向,可根據操作方向來決定補瀉原則。

1、直線方向

主要是應用推、捏等法施於直線狀穴位。總的補瀉原則為:向心方向推為補法,離心方向推為瀉法,來回推為平補平瀉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經絡線上,它們共同的補瀉原則是:順經方向推為補,逆經方向推為瀉,來回推為平補平瀉。

2、旋轉方向

多用於揉、運、摩等手法,施於面、點狀穴位。總的補瀉原則是:順時針方向旋轉為補,逆時針方向旋轉為瀉,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如果是左右對稱的兩個穴位時,其補瀉原則為:向內旋轉為補,向外旋轉為瀉,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

3、垂直方向

多用於按、掐、拿等手法,施於點狀穴位。其補瀉原則以手法的輕重定補瀉,重手法為瀉法,輕手法為補法,不輕不重為平補平瀉。

此外,還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為特定的,不受以上補瀉原則約束,例如推三關、清天河水等。

禁忌證

1、皮膚髮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窩織炎、骨結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種惡性腫瘤、外傷、骨折、骨頭脫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種急性傳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結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