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小島,距離中國最近處僅110公里,島上居民一直想加入中國

提起琉球,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現在是日本的沖繩縣,在古代一直是中國藩屬國。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琉球人想脫離日本加入中國,可惜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琉球人想脫離日本不假,但它脫離的目的是為了獨立,而不是加入中國,所以作為中國人,得趕緊把這念想給收回去。

不過琉球它有一個小島,確實是想併入中國,因為這島的居民無論是在生活習俗,還是經濟文化上面,都更接近中國的臺灣省。這個島嶼就是與那國島,面積約為29平方公里。位於日本琉球群島的八重山群島中,距離中國臺灣的南方澳僅110公里。在能見度極佳的情況下,從該島可見臺灣島上的山脈。

日本一小島,距離中國最近處僅110公里,島上居民一直想加入中國

與那國島雖小,卻有自身方言,屬臺灣方言的一種。以前一直受中國的影響,直到16世紀才被琉球王國統治,是琉球國的殖民地。不過大家也知道,那時候琉球國也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與那國島的居民還是跟先前一樣,繼續與中國的臺灣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甚至生活用品,像糧食,衣服之類的也是由臺灣運往與那國島。

後來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成為了日本的領土,中國也喪失了對琉球的宗主權。甲午戰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並割讓中國的臺灣給日本。從這時起,與那國島與臺灣的交流變的更為緊密起來。兩者之間不再有以往大清國與日本兩塊領土間的海境線阻隔,而是完全被劃入了同一政治勢力中的同一個生活圈。

日本一小島,距離中國最近處僅110公里,島上居民一直想加入中國

直到1945年初,美軍大舉進攻琉球,當時的日本政府還曾疏散琉球民眾前往臺灣避難。這段福禍相依的日子,使得與那國島上的老人們,幾乎都會閩南語,也都對臺灣有強烈的親切感,這種情況也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後人。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臺灣和與那國島又回到了分屬兩個政權的狀態。島民之間的親密聯繫一夕之間被一道邊界生生劃開。原屬日本的琉球成為了美軍託管地,斷絕了與臺灣所有的聯繫,成了邊陲之地的邊緣,人為導致了物資運輸十分不便。

在與臺灣割裂的情況下,與那國島的居民不說就醫和求學,就連蔬菜蛋奶這些民生物資都極度匱乏。再加上島上一度口蹄疫肆虐,連勉強支撐經濟的畜牧業也近乎全滅。與那國島的居民,除了能打幾尾生魚,其餘的伙食,全靠美軍用救濟罐頭支撐。島上居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日本一小島,距離中國最近處僅110公里,島上居民一直想加入中國

連電視,廣播節目都接收不到日本的信號,日本政府又不加緊建設。只能靠島上居民自己立起大天線對準臺灣,通過接受臺灣電視臺轉播,才能收看日本節目,所以島上居民往往都是直接收看臺灣的電視與廣播節目。1972年,美軍將琉球託管權移交給日本,與那國島也歸日本統治。

然而回歸日本後,與那國島居民的生活視乎並沒有有所好轉,反而越來越差。因為在美軍統治時期,最起碼還有罐頭吃,不至於餓死。等到日本統治,日本政府還大幅刪減政府補貼和漁民福利。以至於地方政府連到東京出差請願的旅費都湊不齊,差不多已經到了坐以待斃的地步。

日本一小島,距離中國最近處僅110公里,島上居民一直想加入中國

最終,島上居民決定自救——重新尋回與臺灣的聯絡。於是與那國島的居民發出“自立自治”宣言,推出全面性的自治主張,並且謀求建立親臺政府或者併入中國臺灣省。島上行政首長提出三項主張:與姐妹市臺灣省的花蓮發行共同使用的貨幣;與花蓮港直航;臺灣與與那國島實現免簽證交流。

後來日本政府擔心與那國島被中國控制,採取了一系列加強對與那國島的統治:開始在島上駐紮沿岸監視部隊,著手建造自衛隊常駐基地,並在此島駐軍,人數達2100多人,比島上居民的總人口還多上500多人。

​日本的此舉惹惱了與那國島的居民,他們紛紛抗議,上街遊行示威,並向日本防衛省提出賠償金:每年給與那國島的居民支付72萬人民幣的土地租金,另要賠償6000萬人民幣的“精神損失費”。

日本一小島,距離中國最近處僅110公里,島上居民一直想加入中國

然而因為地小人少,分量不足,日本政府直接拒絕了6000萬人民幣的“精神損失費”,答應只給每年的72萬人民幣的土地租金。隨後日本在與那國島大肆建造軍事基地,並打算在島上加派一個快速反應步兵團,包括一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連,一個裝備了新型機動戰車的機械化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