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領者和貢獻者

在中國—烏干達南南合作二期項目實施期間,烏干達總統穆賽韋尼致函中國領導人,高度評價合作成果,感謝中國援助,希望繼續深化這一合作項目;

派出人員最多、執行時間最長、產生影響巨大的中國—尼日利亞南南合作項目,曾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讚譽為全球南南合作的樣板;

FAO總幹事格拉齊亞諾用“堅如磐石”形容中國在全球抗擊飢餓與貧困中的領導力,對中國作為南南合作最大貢獻者所發揮的開拓性作用,給予高度讚揚。

……

中国:农业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领者和贡献者
中国:农业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领者和贡献者

多年來,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FAO南南合作出資最大、派出專家最多、成效最顯著的國家,是FAO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領者、推動者和貢獻者,中國參與農業南南合作的方式與成效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讚譽,併成為農業多邊合作的典型模式,顯示出強勁的發展潛力。

不忘初心,中國支持農業南南合作歷程輝煌

八九月份的剛果(金)加丹加高原,正值旱季農閒時期。然而,中國-剛果(金)南南合作項目的中國專家們並沒有閒下來。

專家組與當地合作伙伴深入村落和社區,勘察種植場地,與管理人員和農戶共商新雨季糧食作物種植推廣事項。同時,專家們對正在實施的項目加強技術指導。在蔬菜組專家手把手的傳授下,村民們已能較熟練地完成整地起壟、育苗移栽、施肥澆灌等生產操作,村民們看著長勢良好的蔬菜,逢人便說,“中國技術好!我們要多種菜、多掙錢。”

這樣的場景只是中國參與FAO框架下南南合作取得突出成就、贏得多方高度評價的一個縮影。自1996年以來,農業農村部代表中國政府已經組織實施了23個南南合作項目,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區的28個國家和地區派遣近1100名農業專家和技術員,約佔FAO南南合作項目派出總人數的60%。

1996年,FAO提出的幫助低收入和糧食不足國家發展農業的“糧食安全特別計劃”,在世界糧食首腦會議上獲得通過。FAO 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籌集資金實施該計劃,南南合作是實現該計劃的主要途徑。在該框架下,FAO通過籌集資金並進行相應管理,由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派遣專家和技術人員到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對其提供技術援助,直接指導當地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從而提高東道國的農業發展水平。

中國是最早參與FAO“糧食安全特別計劃”框架下南南合作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與FAO建立南南合作戰略伙伴關係的國家。在2008年之前,中國以方案提供國的身份參與“糧食安全特別計劃”,到2010年簽署了10份合作協議,共向埃塞俄比亞、塞拉利昂、加勒比群島、加納、尼日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派遣近800名農業專家和技術員。

作為中國與FAO夥伴關係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中國政府於2008年決定向FAO捐贈3000萬美元設立南南合作信託基金,該基金的建立推動雙方合作邁向新階段。2015年,中國為南南合作項目追加5000萬美元的捐助,繼續支持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農業技術、經驗和農業發展模式。在南南合作信託基金的支持下,截至目前共成功實施了12個國別項目,共向蒙古(一期和二期)、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納米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烏干達(一期和二期)等國派遣300多名中國專家和技術員。

此外,為加強南南合作東道國的能力建設,與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農業發展的知識和經驗,在每個南南合作項目中還組織安排了東道國能力建設來華交流團。目前,已組織了超過50個來華能力建設交流團組,包括高級官員和專家在內的500餘人訪問了中國。

授人以漁,中國耕耘農業南南合作成果豐碩

自2012年起實施的中國—烏干達南南合作項目,已成功開展兩期,被FAO譽為南南合作可持續發展的典範。目前三期項目規劃已經啟動。

該項目以“一省包一國”方式進行,四川省總共選派了23名專家技術員,在園藝、穀物、水產、畜牧等領域為烏提供農業技術援助。中國專家們憑藉技術、服務和突出成績,成為了當地爭相邀請指導的“香餑餑”。

“我們在烏首次使用水稻自動插秧機等先進設備,示範雜交稻、狐尾小米均是當地產量2-3倍。2016年烏因乾旱旱糧大面積絕收,項目點卻喜獲豐收。園藝示範也讓當地蘋果種植戶收入增長5倍以上。我們還通過紅薯粉、牛肉乾等項目延長價值鏈,示範‘稻田養魚’‘中國模式沼氣’‘循環農業’,開啟當地農業新模式。”中國—烏干達南南合作二期項目專家組組長吳志平說,烏總統、議長等先後8次參觀項目點或接見專家組。

專家組還充分利用多邊合作的平臺優勢,積極推進雙邊農業合作。通過“專家探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2014年四川科虹集團聯合仲衍種業、川龍拖拉機、綠科禽業等6家川企,採取抱團出海、資源共享、風險共擔、業務共建的方式,組建成立四川友豪恆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億元人民幣在烏干達註冊了科虹烏干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並在烏干達創建了中國—烏干達農業合作產業園。2016年4月26日,該產業園正式開園,烏總統穆塞韋尼親自為園區奠基破土。

中烏農業南南合作項目與產業園建設相互融合促進,蹚出了一條農業南南合作可持續發展路子。專家認為,該項目技術合作同時也為產業投資搭橋,成為中國農業走出去的尖兵和南南合作的品牌項目,很有推廣價值。

多年來,中國按照“授人以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參與實施的南南合作項目,對促進東道國農業發展,解決當地糧食安全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與中國開展南南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在FAO框架下,中國專家和技術員在農田水利、農作物生產、畜牧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向東道國示範推廣實用農業技術1000多項,帶動項目地區水稻、玉米、水果、蔬菜等農作物平均增產30%—60%,近10萬當地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接受了實踐培訓,超過100萬農民從中受益。同時,中國專家和技術員還積極示範推廣打井、沼氣、太陽能等簡便實用技術,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

創新機制,中國引領農業南南合作行穩致遠

這些年來,中國以無償知識分享和技術援助為核心,以派駐專家執行實地項目為載體,以推動東道國農業發展為目標,以服務億萬小農為宗旨,通過農業南南合作提升東道國自我造血功能,取得了巨大成功,為世界糧食安全和減少貧困做出了積極貢獻。

這些年來,中國—FAO南南合作的運行機制顯示出巨大優勢。由FAO負責運行管理,中國、FAO、東道國三方共同參與,這種管理體現出了明顯的模式創新和制度優勢。正是依託FAO在全球的管理平臺,有效彌補了中國在東道國缺乏專門援外管理和協調機構的不足,降低了援助管理成本,確保了更加順暢地溝通磋商,確保了項目活動得以按照計劃順利進行。

這些年來,中國不斷創新完善合作機制,通過與FAO簽署南南合作意向書、總協定、備忘錄及各南南合作國別項目三方合作協議,與FAO和東道國建立了相互平等、職責明確、程序清晰、保障全面的三方合作關係和工作磋商機制。同時探索了東道國平等參與的共同責任機制,提升了東道國的參與程度,培養了東道國的發展主動性,為創新國際發展合作方式做出了貢獻。

為促進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更好地發揮作用,11月初,“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高層論壇”將在中國長沙召開,展示全球農業南南合作所取得的進展與成就,分享農業領域踐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國別路徑、開展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的最佳發展實踐,探索農業領域構建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的戰略和模式。

我們期待FAO框架下的農業南南合作將進一步拓展,形成多元合作模式,為提高欠發達國家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水平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