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將試點自由港 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

6月20日深圳新一期的政府公報《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深圳港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深圳港打造成為綠色智慧的全球樞紐港,與香港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目標。深圳將在三年的時間內,夯實港航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集疏運體系,推進港口綠色化、智慧化,加快航運服務業集聚,到2020年底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

深圳港將試點自由港 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

深圳港毗鄰國際航運中心香港,包括蛇口、赤灣、媽灣、鹽田、東角頭、福永、沙魚湧、下洞、內河九個港區。深圳港口的直接腹地為深圳市、惠陽市、東莞市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區,轉運腹地範圍包括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沿線的湖北、湖南、江西、粵北、粵東、粵西和廣西的西江兩岸。依託覆蓋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深圳港的年貨物吞吐量不斷增加。在2017年世界港口排名中名列第三,超過青島港、廣州港和香港港,僅次於上海港和新加坡港。

開展自由貿易港試點,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

上海連續多年都是國內第一港口,世界集裝箱吞吐量第一港口。既受上海港歷史以來的出海口傳統因素影響,也依託於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和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相比較之下,深圳港是比較年輕的港口,為了更好支持深圳建設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為了在全球化經濟的挑戰中保持競爭力,建設自由貿易港是順勢而為。

深圳港將試點自由港 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

創新通關模式,開展“深港自貿通”試點,建設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與香港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實現兩地港口物流服務一體化,建設華南地區的現代化物流中心。

推進高效通關,打造生鮮進口快速通關渠道

今天六月份的通關單全面取消標誌著海關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推進高效通關既是市場的要求,又是提高港口在國際中轉業務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未來深圳港的目標是通關時間縮短為目前的三分之一。

深圳港將試點自由港 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

深圳將實施智慧港口示範工程,積極推進中國(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行“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新模式,全面推進“一站式作業”;推動檢驗檢疫企業備案與商事備案“多證合一”,推廣“區港一體化”和“預通關”模式;推進“智檢口岸”平臺建設,分步推進境內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信息互換互認工作。同時,推進全國首創跨境電商生鮮進口關檢聯合作業改革試點,打造生鮮進口快速通關渠道。

停徵出入境檢驗檢疫費,加大政策資金支持

提高通關效率的同時,降低通關成本,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若干意見》提出要清理規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停徵出入境檢驗檢疫費、下調檢疫處理收費,進一步降低企業進出口貨物查驗比例和通關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大對綠色集疏運體系類項目的資金支持,扶持一批國際班輪公司、國際貨運代理等國際航運類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