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社會,沒有一種工作不委屈!

願你十年後再回頭看今天,遇到所有委屈,都用另一種方式給予了你回報。

從象牙塔走出來的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不明白,我們所接收到的,只要好好學習就會有光明的未來。

真實卻是大相徑庭,我們沒有人教,直到一次又一次撞得頭破血流,獨自舔傷,才終於一夜長大,如涅槃的鳳凰。

商業社會,沒有一種工作不委屈!

商業社會,沒人在乎你的自尊

這是商業社會,大家都很忙,沒人有空傷你的自尊。

傷你自尊的是你自己,是你覺得自己努力學習獲得了很好的學歷,卻沒有得到自己預期的薪水和社會地位,你覺得這是不應該的。

然而,這兩者間,原本就沒有必然邏輯關係,尤其你的工作和你所學不對口的情況下。

畢業的頭三年,可以說大把的試錯成本,只要你做的是自己喜歡,並且覺得有希望的事業。

當你想要跳槽的時候,除了看大小公司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是否能拿到核心崗位和核心資源。

你一個不成氣候的應屆生,是很難擔當要職的,多半也是在打雜,學習,培養,可能一年過去在邊緣部門毫無成長,除非你是校招的阿里星這種,而且要是管培生進去。

否則,哪怕你在大公司混了三五年,出來也沒有多少競爭力,別人一聽你沒有多少成功的項目經驗,一樣看不上你,到那個時候,你又怎麼辦呢?很快就會有更便宜更聽話的應屆生來頂替你了。

任何公司都是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的呀,你不在這個低谷期埋伏進去卡位,想等人家功成名就了摘桃子,可能嗎?

商業社會,沒有一種工作不委屈!

你所經歷的委屈 也是大部分人正在經歷的

《藝術人生》有一期採訪了我最喜歡的奶茶劉若英,朱軍問她,為什麼你總能給人一種溫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覺,難道生活中遇上難題的時候,你不會很氣急敗壞嗎?

劉若英說,那是因為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很多人都知道,劉若英在出道前曾經是她師父 —— 著名音樂人陳昇的助理,劉若英在唱片公司裡幾乎什麼都要做,甚至要洗廁所,她跟另一個助理洗廁所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另一個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幾年後你會明白一點,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其實恰好就是維持職場有序進行的準則所在,正是這些你當年看起來死板麻煩、密密麻麻的制度準則,才是一個職業新人學東西最快的教材。

因為這些準則都是一年年完善補充過來的,你熟悉的越多,適應得越快,你的焦慮感就越少。

商業社會,沒有一種工作不委屈!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

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明白了這一點,或許我們對所謂「會好起來的」期盼,就不再是一種極致追求需要馬上呈現物化的東西,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進步跟慢慢變好。

畢竟,無論在什麼樣的歲數里,成長這件事情,都是我們靈魂裡一輩子的課題。

所以,你要趁著年輕多積累資源,多認識人,帶著資源跳槽才有可能拿得到好位置,好項目,這也才是能給你積累長尾效應的核心競爭力。

商業社會,沒有一種工作不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