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在《光環》所描述的這部宇宙科幻史詩中,不屈的斯巴達戰士“約翰-117”——即我們所熟悉的士官長無數次的力挽狂瀾,拯救宇宙萬物於水火。然而,造就這位傳奇戰士的“斯巴達”計劃,它的背後竟隱藏著一段不可告人的黑歷史。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早在2321年,聯合國太空總署海軍情報局就秘密開展了這個旨在創造超級戰士的項目(當時的名稱叫做“獵戶座),該計劃從現已軍人中精選實驗對象進行生物強化。但由於實驗進展緩慢,日後被關停。直到2491年殖民地叛亂呈如火如荼之勢的時候,軍方再度重啟了這一計劃,並且將其正式更名為“斯巴達”。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首批通過訓練的165名一期戰士,被秘密投入到了鎮壓內亂、屠殺同胞的黑色行動中去,用極不光彩的方式翻開了“宇宙斯巴達”的歷史。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玩家習慣上將在“人類——星盟”戰爭中獨當一面的的二期戰士,當成是真正意義上的“斯巴達”。

正如它的名稱,HALO中斯巴達計劃和古代斯巴達城邦培養戰士的做法完全一樣:歷史中的斯巴達戰士在7歲前由雙親撫養,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他們不愛哭、不挑食、不吵鬧、不怕黑暗、不怕孤獨的習慣。7歲後的男孩,被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他們要求對首領絕對服從,要求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當他們成年後,要獨立在野外生活,只有經歷嚴寒、飢餓和傷痛考驗後倖存著回來的人,才有資格成為斯巴達的一員。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三千多年後,UNSC從人口基因數據中篩選出一百五十名擁有完美基因的培養對象,約翰就是在這個計劃中編號為117的候選者。在這個名單上的兒童,註定要和本應與玩具熊、滑板車相伴的童年歲月告別,從6歲就開始學習如何高效率的殺死敵人。兒童的嬉鬧玩耍被殘酷的軍事訓練代替了,或者說,從被計劃選中的那一刻起,他們今後的歲月中註定只能玩一種名叫“戰爭”的遊戲,只是,輸掉這個遊戲的代價是死。UNSC給這群孩子灌輸的戰鬥意志,從他們被選中的那一天就已經開始了。在他們的第一堂訓練課上,教官為他們播放了一段全息三維影象——公元前480年斯巴達國王涅奧尼達斯帶領三百斯巴達戰士,在溫泉關上演抵擋百萬波斯大軍的壯舉。和歷史中不同的是,這段影像以斯巴達在溫泉關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培養對勝利的強烈渴望,是斯巴達計劃的第一步,在訓練中以篡改歷史的方式來煽動學員,這個手段和斯巴達計劃背後的骯髒一面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老年哈希茜)

在成為斯巴達之前,約翰和他的父母居住在波江座二號星上的極樂城(Elysium City),六歲時就表現出了出眾的體格,最重要的是,他爭強好勝的性格是一名職業軍人必備的素質。斯巴達計劃的創始人哈希茜(Halsey)本人並不對用基因來確定候選人的做法報以太大的信心,這是因為,人的綜合素質並不是單單依靠基因來決定的,後天成長對人生的走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擁有運動員基因的人,可能由於不良家庭環境的影響,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廢物。但當她來到極樂城119號小學的草場,看到真實的約翰後,才發現這是一個堪稱完美的候選對象。

在約翰六歲這年,地球人遍佈太空的數百個殖民地星球上陸續發生了一百五十起“奇異”的兒童失蹤事件。在自家的孩子神秘失蹤數月後,一個個匿名電話打給那些依然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家長們,這些電話說明到哪裡去找他們失蹤的孩子之後就掛斷了。等到欣喜若狂的家長們來到這些地點後,看到的是和孩子一模一樣,但卻喪失了全部記憶的兒童。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UNSC以極不光彩的手段誘拐、綁架了全部的候選對象後,為了掩人耳目,用候選者的基因克隆出了一百五十名複製品,將其“歸還”給本體的父母。克隆技術在五百年後依然具有嚴重的缺陷,克隆體患遺傳病的幾率要大大超過其本體,最重要的是,和克隆羊多利一樣,斯巴達克隆體直接取用幼年體的細胞核,使得他們出生時的年齡不是0,而是細胞核提供者的年齡,所以克隆體從出生到死亡的時間短於本體,其快速衰老的速度是不可逆轉的。這些失去子女的父母所找回的都是一件件生物垃圾而已。毫無疑問,他們在十年後、二十年後又將體驗一次喪失“親子”的巨大痛苦。而他們真正的孩子,那時正分佈在茫茫宇宙中,為保衛人類的火種和外太空文明進行殊死搏殺。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UNSC中成天坐在辦公室裡面耗日子的所謂“分析家”們,在耗費了政府的二十億資金之後,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星盟的社會結構。他們一廂情願的認為,星盟政教合一、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和人類文明的朦昧階段非常類似。既然在直接交鋒中根本毫無勝算,那麼根據他們YY出來的研究成果,組建精英部隊去綁架星盟的首領——先知,將可以迫使處於群龍無首狀態的星盟坐下來和談。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一期的生物改造僅僅只是為了推動士兵生理的極限,而二期則是為了用更強的軀體,來操控“雷神錘”動力盔甲)

二期斯巴達所接受的生物改造,是以每一寸肌肉、每一塊骨骼、甚至是每一個神經元為單位的,其痛苦是常人難以承受的,更何況接受手術的是一群十二、三歲的孩童。斯巴達計劃UNSC最初是準備訓練150名斯巴達,但由於後來經費問題,只挑選了75名進行訓練,在這項最後的生化改造中,有30人死亡,12人永久殘疾,只有33人成功“轉型”,其中就包括約翰,也就是後來的士官長。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項殘酷的過程中,產生了超過一半的失敗品。對於官方而言,這不過是一個統計數字,而對於那些童年被誘拐,在少年時期又遭遇地獄般煎熬,卻最終沒有挺過去的人而言,這種痛苦已經無法用人類的語言來形容。死對於他們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對於12名倖存下來,卻永久殘疾的戰士而言,痛苦的一生才剛剛開始。他們會被安排到軍情局從事情報分析、戰術指揮等“腦力勞動”,即便如此,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將是非人的歲月,每一天對於他們而言都猶如生活在地獄之中。

《光環》裡造就士官長的斯巴達計劃,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黑歷史

古語有云,慈不掌兵。在戰爭中尋找真善美,就跟緣木求魚一樣可笑。任何被“神聖”、“輝煌”等溢美之詞修飾的勝利,背後都是以無數人的痛苦和犧牲來取得的。我們應該看到戰爭的殘酷,更應該看到戰爭到底改變了什麼。從這個意義上來將,真是斯巴達戰士們的捨生取義和力挽狂瀾,讓這個誕生於黑歷史的計劃,也同樣無愧於“偉大”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