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敬義泰”商號是李家大院分號

寧夏“敬義泰”商號為山西省原萬泉縣閻景鎮(今萬榮縣閻景村)李氏家族的商號,始於清同治末年。是舊寧夏省城原有名的“八大家”之首。在幾十年的歲月裡,曾對舊寧夏經濟的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現將其發展簡況概述如下:

一、商號的由來 山西“敬義泰”是閻景鎮的財主李敬修、李敬義兄弟兩人創辦的商號,經營綢緞、布匹和雜貨,在天津常駐辦事人員,通稱“莊客”。此後,李敬修之子李道行(字子用)出國遊歷,抽股退出“敬義泰”,遂由李子用的侄子李大輔(字丕丞)及李家三寡婦擔任股東。擔任商號經理的先後有:王秉初(字應鬥)、謝自立(字禮卿)、閻漢三、王玉章、範星三等人。二、 商號的經營概況 寧夏物產富饒,素有塞上江南之稱,但因交通不便,工商業十分落後,生活用品全靠外地輸入。“敬義泰”的股東認為在寧夏市場上經商有利可圖,派經理王秉初前來籌辦“敬義泰”分號,故址在今銀川市玉皇閣西邊。有鋪面三間,學徒和店員十幾人,資金 1000 兩白銀。 創業之初,該商號為增加收入,在寧夏各縣設有莊客,負責推銷貨物,同時,收購羊毛、枸杞、髮菜和藥材等土特產品。當時,寧夏引黃灌區普遍種植鴉片(俗稱大煙)。“敬義泰”在每年舊曆五六月間,抽出大量資金,收購奶漿,經過翻曬加工,製成 50 兩和 70 兩重的磚板,貼上“敬義泰”的紅色標封,叫作票板貨,到外省銷售。據傳敬義泰在煙土生意上發了大財。 “ 敬義泰”的生意發展以後,引起山西萬泉李氏家族的重視,將部分營業重點轉移到銀川,並派謝自立和閻漢三等人先後來寧,資金也陸續轉來,鋪面擴充為5間。除將天津的莊點改為“敬盛永”貨棧外,又在上海、西安、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歸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等地設立莊點,為商號採購和推銷貨物。是時,寧夏“敬義泰”有學徒和店員共計 30 多人。據說,“敬義泰”的生意非常發達,僅現銀可達 20 萬兩。山西的股東李大輔和李家三寡婦,先後來過寧夏。前後任經理的除以上幾個人外,還有張誠之、閻竹生、程仰山等。該商號生意發展後,為存放貨物,接待來往股東、經理和親友的食俗,在“敬義泰”東邊附設“敬義棧”。後改為“敬義醬園”,有鋪面 5 間,手工作坊七八間,學徒店員 20 餘人。由“敬義泰”總經理主持經營,資金和營業收入由“敬義泰”統一掌握,前店後廠,產銷見面。主要生產和銷售醬油、醬菜、醬、醋、糕點、黃酒、玫瑰露酒和枸杞酒,併兼銷糖、茶和其它雜貨。敬義醬園的醬油、醋,色濃味香,深受顧客歡迎。醬菜也有特點,他們生產的黃酒、玫瑰露酒和糕點,都是當時民間婚喪、嫁娶及上層官府饋贈的高級禮品。特別是玫瑰露酒和枸杞酒,是寧夏最上乘的好酒。只是沒有向外推銷,人都不知其美。由於生產出以上名特產品,“敬義醬園”的生意逐漸發展,盈利與日俱增,招牌也越打越響,成為全寧夏的第一醬園。三、商號的經營方式與進貨渠道 “敬義泰”的銷售方式,在清末民初以零售為主。民國十一年以後,轉為批發為主,兼顧零售。初創時,進貨主要靠山西老號批發,包頭通火車後,改由天津進貨。據說當時店內商品繁多,花色齊全,應有盡有。平日,運貨主要靠河運。黃河解凍後,僱船將收購的土特產品順水運到包頭,再轉運天津銷售,又將包頭運集的貨物,逆水運回寧夏。冬天黃河冰封后,僱用駱駝來往寧夏、包頭之間。四、商號發展的原因 “ 敬義泰”原來本小利微,經過十幾年苦心經營,逐漸發展成為寧夏城內一家著名的大商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商號的經理、掌櫃、帳房 先生等都是精明能幹的老手。他們以商號為家,把個人與商號視為一體。所以能精心管理號內的一切業務。

(二)能經常瞭解商情。有關經營價格變化、當地的脫銷貨物,及時寫書信、電報與貨棧和莊點聯繫(用代號或密碼)。使所進貨物適應市場需要,隨進隨銷,不積壓資金。

(三)進銷貨物,都能精打細算,批發貨物講究信用。採取付款提貨和賒銷分期付款的兩種辦法,爭取顧主。在零售方面,對熟悉可靠的顧主,也能賒銷記帳,在年終時開單索取。

(四)善於關心店員。逢年過節,股東和經理給店員學徒贈送衣服鞋襪,如遇婚喪大事,可以預支工資。以此來爭取店員為商號效力。

(五)經理和店員一般都比較勤儉,不沾商號便宜,不浪費和損壞商號的東西。

(六)為增加收入,便利客商,還代辦匯兌,每 1000 元(銀元)收費 5 元到8元。五、商號的店規及分配待遇 “敬義泰”的店規是逐步形成的,比較健全,而且嚴格。其目的主要是使店員誠心誠意為商號工作。重要的有以下幾條:

(一)營業期間,店員必須衣帽端正;不準坐,不準背靠櫃檯。

(二)店員對待顧客要和顏悅色,熱情接待;不準出言不遜。

(三)嚴禁店員在外酗酒、打架、抽大煙、嫖賭。

(四)店員對待店東必須誠懇老實,不準欺騙說謊。

(五)不準夜不歸宿,違者解僱。

(六)有事必須請假,不準超假不歸。

(七)不準帶家屬或親友進店居住。 店員每三年可回家探親一次,每次半年。探親期間工資照發。店員和學徒的食宿由店東供給。每人每年供給 8 丈老布,最多十二三丈。 店員的工資為年薪,其等級由店東、經理、掌櫃視其工作表現和能力大小而定。一般每年四五十兩銀子,最多 100 兩銀子。店員升為頂生意的小掌櫃,也由上述三者決定,但必須經過 10 年以上的清苦工作。“敬義泰”堅持山西商人的行幫舊習,只招收山西本鄉本土的學徒,絕不招收寧夏當地人為學徒。招收的學徒都與店內上層人物有親朋關係,且有可靠的鋪保才被錄用。學徒沒有工資,年底時店東贈送每人三四兩銀子, 3 年出徒後,根據工作表現和工作能力規定工資。學徒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都是早起晚睡,除幹零碎雜活外,還要伺候店內上層人物。所謂“開門、掃地、涮菸袋;提茶、倒尿、暖鋪蓋”。 “敬義泰”的分紅和其它商號大同小異,規定每 3 年結算一次。在 3 年的兌現金收入中,扣除股金總額和“財神股”外,餘額按股份多寡給股東和人力股。採取死分活值。東家的股份是死的,人力股是活的。一般按四六分,股東 6 份,人力股 4 份。頂人力股的最多 1 股,一股 3 釐︿ 5 釐,最少 1 釐。“敬義醬園”的分紅是“敬義泰”佔 7 股,“敬義醬園”的人力股佔 3 股。為了增值,股東和頂人力股的一般不取紅利,用紅利擴大生產。 六、慘遭馬鴻逵集團的壓迫摧殘 自 1933 年後,“敬義泰”的營業逐漸衰退。抗戰開始後,貨源斷絕,收入下降,遂改為“大同慶”。至解放前夕,已奄奄一息。其衰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銀川市“敬義泰”商號是李家大院分號

(一)苛捐雜稅繁重 自馬鴻逵主寧後,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僅商業方面就有利得稅、所得稅、菸酒印花稅、商店鋪稅等等。除課稅以外,還有各種名目的攤派。如1937年的“救國公債”;1939年底至1941年的“建國儲蓄”,名為建國和儲蓄,實際是敲詐勒索。這樣的攤派舉不勝舉。除苛捐雜稅外,所有交通要道遍設局卡。這些稅卡,對進出境的貨物都要徵收過境稅和落地稅。還以各種藉口勒索錢財,如規定商人的貨物超過1年未銷售完的,一律重新納稅,凡從外省運來的貨物要立即報告,如超過規定時間,就以偷漏稅論處。

(二)強迫僱兵 馬鴻逵統治寧夏的17年中,幾乎年年徵兵。特別“七七事變”以後,馬鴻逵以抗戰為名,加速徵兵,甚至1年兩徵。每次徵兵都向各商號派兵 ,商號沒人,只得出錢僱兵頂替。“敬義泰”僱兵 30 多名,“敬義醬園”僱兵4名,在店員中抓走1名,在保甲長訓練中又抓走1名。每個兵按 400 銀元計算,“敬義泰”共出僱兵款 1.6 萬銀元。除僱兵頂替外,還規定逃兵1名,罰原僱兵再僱兵3~5名;逃官1名,罰兵 10 名。因此,“敬義泰“縮小資金,改變商號的名稱,想減少僱兵,但都無濟於事。

(三)遭受官僚資本集團的排擠 馬鴻逵為了總攬寧夏金融大權,於1938年6月將原寧夏省銀行改為寧夏銀行,馬自兼董事長。採取官商合辦形式,官股100萬元,商股50萬元。馬鴻逵說:官股是寧夏省政府的股。實際是馬的私股。商股主要是馬的軍政要員和地方個別有名氣的士紳。“八大家”是通過商會強迫攤派的,不給紅利。銀行的業務,由以前發行鈔票兼營商業,一變而為專營商業的投機壟斷組織。經營的範圍包括:大煙、糧食、百貨、皮毛、枸杞、精鹼、藥材、木材、甘草、髮菜和食鹽等。從西安、蘭州到寧夏各市、縣設立分行及辦事機構共11處,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包頭都有專設機構。規定凡屬銀行經營的物資,一律列入統購範圍,按官價收購,禁止民間買賣。馬鴻逵為控制物資,除運用各級政權機構、銀行系統、稅收局卡、保甲人員外,還派出專門的騎兵緝私隊、便衣隊等四處巡邏。對查獲的貨物一律沒收,甚至把人處死或監禁。馬鴻逵的四老婆劉慕俠開的“積成厚”綢緞莊、五老婆鄒德一的“同心長”百貨商店,霸佔了省內市場。他們還武裝走私,駱駝隊和馬隊來往於銀川和包頭。馬鴻逵的高級軍政人員,也蠅營狗苟,多方掠奪。有些人的買賣不僅遍及寧夏全境,而且派出親信到西安、蘭州、北平、天津、歸綏、包頭等地私設莊點,進行走私買賣。由於官僚壟斷集團的排擠,“敬義泰”的營業由繁榮轉向衰退。

(四)貨幣貶值,虧損很大 1948 年 8 月,蔣介石為挽救搖搖欲墜的殘局,發行大量的“金元券”。有 50 元、 100 元、 1000 元的票面。馬鴻逵為了做好逃跑準備,拋出積壓的煙土、皮毛、甘草等土特產品,換回大量黃金、白銀和美鈔。由於濫發鈔票的馬鴻逵收購黃金、白銀,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偽幣發生驚人的貶值。“大同慶”商號賣掉庫存的貨物,換回的鈔票變成一堆廢紙。雖也採取了倒換黃金和白銀的措施,但也沒有扭轉營業的虧損。七、走上新生道路 1949 年 9 月 23 日,寧夏和平解放,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國民經濟恢復的頭兩年中,“大同慶”商號面臨這樣的抉擇:是繼續收縮,隱蔽經營,還是敞開業務,放手經營。這是決定“大同慶”商號命運的大事。“大同慶”的負責人員,經過猶豫徘徊,終於決定敞開經營,接受黨的和平改造政策。據說,當時的總經理是張誠之。他在解放前常駐蘭州,主持莊點,也遙控“大同慶”的業務。解放後,他與“大同慶”的其它人員商議,將蘭州的資金、貨物、人員全部轉回銀川,與“大同慶”合併。由原來的批發轉為零售。此後張誠之回山西原籍未歸,“大同慶”遂有程仰山主持。程突然病故,繼之由王海天主持業務,后王也回原籍,最後由閻壽庵主持。 1956 年,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參加公私合營,當時“大同慶”有股金8萬餘元,閻為私方代表。從此,“大同慶”商號走上了新生的道路。

銀川市“敬義泰”商號的發展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