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只有知識,沒有良知,靈魂就會充滿卑鄙!(黑白先生)

如果一個人只有知識,沒有良知,靈魂就會充滿卑鄙!(黑白先生)

如果一個人只有知識,沒有良知,靈魂就會充滿卑鄙!(黑白先生)

伊索寓言裡有一個故事,求知識的灰老鼠:

一隻灰老鼠趁著夜色溜進書房跳上書架,還來不及做什麼事情,就被在書房裡守值的花貓給逮住了。

“可千萬別誤會,我和其它的鼠類不同,我不是來行竊的!求你放了我吧。”在貓爪下的灰老鼠連忙大聲地為自己辯解懇求。

“既然不是來行竊,那你偷偷摸摸的跑到書房裡幹什麼?”花貓毫不通融。

“是呀,誰都知道書房裡除了書以外,什麼吃的都沒有,所以我是衝著書來的,”灰老鼠討好地地望著花貓,儘量地做著解釋:“我只是想到書房裡查資料求知識增長學問而已。”

“查資料求知識?你增長學問幹什麼?”花貓好奇地睜大了眼睛。

“貓兄啊,可別小看鼠類,我們也懂得知識學問的重要性,”灰老鼠儘量裝出斯文的模樣,低聲下氣地和花貓套近乎:“我們費盡心機才弄明白人類為什麼聰明呢?就是因為他們擁有這許多書籍!而其中蘊藏用之不竭的知識對我們鼠類而言太需要了!比如:為什麼我們不受人類歡迎,為什麼鼠族會害怕老貓?還有,怎樣能使鼠族子孫腦子更聰明、更好地得以生存,怎樣做了不光彩的事而不授人以把柄,等等,等等,這些高深的學問只能到書本里找答案,所以我就冒昧前來了。”

“呵,原來如此,那就更容你不得,”明白了灰老鼠的來意,花貓毫不客氣地回答:“善良的人獲取越多的知識,就越能創造財富有利於社會;而你是人類的禍害,如果讓你聰明起來,那將後患無窮,所以你是萬萬留不得的。”

花貓說完,不再聽灰老鼠的說辯,一口就把它吃掉了。

這個寓言給我的啟示:知識的兩面性,知識是最大的雙刃劍,有良知的人用學識弘揚人性的光芒。有知識,但沒有良知的人,這就是納粹主義。納粹德國,軍國日本,那些帝國最頂尖的醫學家們的醫學知識,真是無人能敵。但他們用自己豐富的知識不是造福人類,而是研究如何殺人,研發各種毒氣,鼠疫病毒。

所以,無論是什麼人,總會為自己的自以為是,無所敬畏的狂妄和瘋狂付出代價。做人要敢於堅守自我,又要善於傾聽靈魂與良知的引領走出自我看世間的萬事萬物。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在《良知吟》裡這樣寫道:“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這四句話我是年年誦讀花相似,次次低吟意不同。天下的事情雖然千變萬化,但是人的反應不過就是喜怒哀樂。練就一個好的心態,就是從內心做起,良知為本,知行合一,歷事煉心,智慧且快樂著,這是王陽明教給我的智慧。

王陽明論,人人心中自有一個良知在。

佛陀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斯蒂芬·平克說,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有一個寓言,講鷹的故事,一隻被獵人剪掉翅膀的鷹,後來被好人買走,修好了翅膀,這隻鷹卻叼著禮物去送給減掉它翅膀的獵人,報復了幫助它的好人。

寓言給我的啟示:道德只留給有道德的人,良知也只能喚醒有良知的人,恩將仇報的人是一個裝睡的人,叫不醒。

在我看來,知識決定能力,良知決定方向。能力缺少,有良知,尚可做中人,努力足夠大也可成為上人;良知缺失,能力越大越糟糕,只能做下人乃至下下人。我這裡說的上中下,是指靈魂的層次。

當接觸的人越多、層面越高,就會發現,越高端、越有教養的人大都一團和氣,資源分享,相互扶持、攜手共贏,因為懂得,損人利不了已,大家好了自己也會好; 靈魂越貧窮,層次低的人,目光短淺。喜歡詆譭忌妒、相互拆臺、有點好事總想獨佔,睡覺都不安份。

所以,靈魂的層次決定一個人是境界及思維,也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聖雄甘地深刻地揭示毀滅人類的有七件事:1. 沒有原則的政治;2.沒有犧牲的崇拜;3. 沒有人性的科學;4.沒有道德的商業;5.沒有是非的知識;6.沒有良知的快樂;7.沒有勞動的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