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武術國學這些大師,越老越厲害?(黑白先生)

為什麼中醫武術國學這些大師,越老越厲害?(黑白先生)

為什麼中醫武術國學這些大師,越老越厲害?(黑白先生)

國人由於族群認同感,對於武術,中醫,甚至國學,盲目崇拜,都普遍用博大精深去形容,嚴重缺乏理性分析。

武術打遍全球,中醫包治百病,國學全世界最牛。這是很多人的觀點。殊不知炎黃種族還在巖洞裡為怎麼保存火種犯愁的時候,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已經有了文字和法律。中國人在周朝發明周易的時候,兩千年前時的蘇美爾人也在烏爾和烏魯克建造了七級的廟,每一級代表一個天體:月亮、太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當中國商周時期能夠打造大型青銅器驕傲時,美索不達米亞早已經有了精美的鍛造技術。同樣董仲舒把孔子之外的學說都編入另冊時,希臘誕生的包括哲學在內的各類璀璨的學科早已經各自發揚光大了。

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羅馬、印度..5000多年來華夏文明也只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中的一個分枝而已。

中國的傳統文化,最簡單的來說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一是宗法文化、二是農業文化、三是血緣文化。當中國被西方工業文明洗禮以後,國人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了。悲哀的是,很多人既看到傳統的宗法文化是現代文明的路障,又對傳統文化人格的魅力依戀不捨。既清楚地看到農業文明如日薄西山,又希望從中開出拯救和重鑄民族靈魂的靈丹妙藥。那麼傳統是不是應該被拋棄呢?我的觀點就是順其自然。沒有必要每天打了雞血似的供著,不能有一點質疑和反對。

在我看來,中國傳統文化矛盾就在於:總想證明過去比現在的好。

覺得過去比現在好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比如堯舜時期最民主,大禹時期最公僕,秦漢時期最強大,唐宋時期最繁華……就像金庸小說裡的人物,年齡越大,武功越高。信而好古是儒家留給中國人性格的一大特點。身邊許多人對新事物往往不感冒,排斥新事物,不開放,守舊,中西方的差距也就越來愈大。

武俠世界裡的武功,越老越厲害,很顯然,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我們知道年齡越大,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的代謝速度就會變得越慢,行動變慢了、思維也變慢。可他們偏偏高高在上,其實這就是權力的隱喻,中國傳統的問題:從來就沒有給過年輕人話語權,這就是東方的東西,徒弟不能超過師傅,儒家文化強調壓抑個人世界、閹割個性,讓你只知道你的名分,讓你絲毫不能有質疑、挑戰長者、權威的動向,老年人永遠霸佔著光環頭銜。所以中醫武術國學繪畫等等傳統領域那些大師越老越牛比,青年人只有把他們熬死才有出頭之日。然後青年人老去的時候繼續霸佔著光環頭銜。

孫隆基先生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中寫道,西方文化為殺父的文化,中國文化為殺子的文化。植根於航海、傳統的基督教商業文明,崇尚競爭和冒險,鼓勵年輕人超越老年人。而儒家文化為農耕文明,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長幼秩序。

信而好古的國人,保守本性就像所有的原始人一樣頑固。他們對傳統的盲目崇拜是毋庸置疑的,他們對所有能夠改變他們基本生存狀態的新鮮事物,有著根深蒂固的無意識恐懼。在強大的傳統慣性力量面前,創新往往意味著風險。

這也似傳統文化沒落的原因:中醫幹不過西醫,國學一些道德理念太落後,書法裡面硬筆的功能需求遠遠大於毛筆,詩詞無法描述現代社會。就拿國畫來說,也只能修身養性,不能用於實際建築設計應用等等。其實保持傳統與融入現代並不矛盾,真正的矛盾是又喪失傳統又融入不了現代的尷尬。

世界上最好的保鮮就是進步,給自己不斷的注入新鮮血液。有些東西,該扔就扔,記錄下來成為歷史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