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界的大日子,快來了解一下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界的大日子,快來了解一下

現如今,大大小小的節日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從去年開始,國務院正式確定,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也就是2018年6月9日。這可是文化界的重要節日之一,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前身是“文化遺產日”,是在2006年開始設立的。十年之後,經國務研究確定,正式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增加了“自然”兩個字,用意何在?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個節日。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界的大日子,快來了解一下

何為自然?何為文化遺產?

簡單來講,“文化遺產”就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這其中又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

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就是文物,比如古墓葬、古遺址、壁畫、文獻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主要就是我們世代相傳的民間習俗、民間技藝等。比如二十四節氣、端午節。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界的大日子,快來了解一下

“自然遺產”就是老天爺給我們留下的財富,比如泰山、黃山、武夷山等。當文化遺產撞上自然遺產,也就是老祖宗和老天爺共同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

截止目前,中國的世界級非遺項目已有39項,能佔到世界總量的十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這39項主要包括:崑曲、古琴藝術、粵劇、藏戲、西安鼓樂、書法、篆刻、剪紙、端午節、媽祖信俗、雕版印刷、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木拱橋傳統營造、統桑蠶絲織技藝、南音、南京雲錦織造、宣紙製作、京劇、中醫針灸、木版活字印刷術、麥西熱甫、皮影戲、赫哲族說唱藝術“伊瑪堪”、珠算、二十四節氣等。我們可以驕傲的宣佈,這些技藝都源自中國。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界的大日子,快來了解一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設立,可以更好的保護非遺、傳承非遺,深入挖掘非遺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

本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多彩非遺,美好生活。意在突出我國多彩傳統文化藝術,展現形式多樣的技藝,豐富人們生活,讓更多人參與到其中,感受非遺的魅力所在,用文化的力量奉上一盤饕餮盛宴。

為更廣泛的傳播文化內涵,今年的口號也有很多,比如見人見物見生活;活態傳承、活力再現;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界的大日子,快來了解一下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界的大日子,快來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