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正在錯失國潮熱

李寧原諒綠悟道2ACE我買過4次,線上發售搶過2次、線下店問過2次都沒有買到。

郊區的線下店沒貨,線上第一次發售秒光,第二次提示會員等級不夠不讓買,沒耐心的我沒忍心懟客服,只跟客服抱怨了下:幫我帶句話給你家運營,他能在線上搶到鞋,我跪地喊爸爸。

在某寶上搜過多次,原價899,二道販子炒到1699,有一個商家賣掉900多雙,我用小學數學算了下淨賺72w+。

想衝動咬咬牙從二道販子手裡買雙,又擔心不是正品沒下手,之前做電商引流業內人士告訴過我二道販子玩法:比旗艦店低的價格他們都可以賺到錢,拿著正品找小作坊生產假的,山寨這事不多掰扯,雙卡雙待的“蘋果”機從來不缺。

鞋產能不足我是不信的,李寧做了這麼多年絕X是握有議價權的強勢甲方爸爸,紡織品的供應鏈又沒手機那麼多核心科技,小米拿不到屏幕、搞不到芯片不得不耍猴,鞋的原材料啥搞不到?

李寧搞飢餓營銷只能用引流解釋,以我做過半年電商引流的門外漢推測:小規模發售吊起胃口,吸引用戶不斷到店鋪查看發售日期,用戶來看既是流量,順手翻翻便有減少積壓庫存的轉化率。

我經常上李寧官網溜達,對那些看起來又笨又重的鞋子沒一點購買慾,我覺得李寧的設計師應該去讀讀歷史,不出意外現在還有裹腳老太生活在我們身邊,小巧精緻才是國人骨子裡的審美,李寧的鞋子卻總感覺肥頭大耳,號稱是更適合國人腳掌,簡直扯淡,阿迪、耐克的鞋子“修腳”的外形早已爛了大街,李寧還停留在老幹部,不止李寧,安踏、匹克、特步...都是些肥頭大耳的鞋子。

在之前的文章裡BB過,國產運動品牌缺少代入用戶榮譽感的運動情景,耐克霸佔NBA,阿迪刷屏歐冠,籃球、足球老少皆宜的運動被人家佔了,人家起步早只能認,易建聯這樣早已證明自我價值的運動員都還需要耐克標榜自我身價,打著比賽把李寧的球鞋扔了,引發球迷對其職業道德的懷疑,讓聽老師、媽媽話的青少年愛上李寧更不現實,多數青少年只能活在外部評價體系:成績、表揚...

對號、三道槓不止有霸屏的運動,還有刷街的基本款,阿迪的綠尾小白鞋、耐克的高幫板鞋....直接說普通話:年輕人家裡都有一雙耐克或阿迪,卻很少有人家裡有李寧。

我這油膩中年有李寧,2雙鞋,一條短褲,當時李寧還木有搞紐約時裝週,只是覺得紡織業是咱發展之基,長三角、珠三角都TM靠紡織起的家,衣服、鞋子質量肯定不會比國外品牌差太多,我又不太追星,球星同款對俺沒啥誘惑,足球只看央視天下足球,籃球早已遠離俺滴生活,只在去年彌補了下青春期缺失,買了件艾弗森的3號76人球衣,到手後感覺根本TM不值600塊,只穿過一次就放在了櫃子底,我這種一年生活3個城市的漂泊人一切以實用為準,搬一次家捐一次衣服卻沒捨得把這球衣捐掉,生活有了包袱,不好。

今年春節李寧亮相紐約時裝週,中國李寧火了,媒體聒噪國潮熱,我卻再也買不到李寧的鞋子。

我個人覺得,李寧應該趁此熱度,讓悟道2走進每個年輕人的鞋櫃,成為刷街基本款,再以此為基石做限量、聯名,而不是限量悟道2。

說穿了,悟道2掀起的國潮熱依舊是崇洋媚外,在紐約亮相所以才熱,離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復甦還有點距離,李寧運營人員應該去找華為手機的運營聊聊,溝通下什麼是真正的民族自信心,而不是TM學雷軍耍猴,想著把之前醜到爆的庫存靠國潮熱帶來的流量銷掉。

悟道2的安利場景一定如下:

這是什麼鞋?挺好看的。

李寧。

李寧?

對的,李寧在紐約時裝週展出的鞋。

我下此斷言是依據李寧官網廣告頁:紐約時裝週同款...

這是由民族自信心引發的國潮熱?

雞毛。

搜了2個月原諒綠的悟道2,我放棄了,買了雙薄荷綠的小眾品牌,耐克、阿迪爛大街,審美疲勞。

李寧正在錯失國潮熱

原諒綠是去年的流行色

由內而外的自信只能靠生活教育。

不知性焉知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