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山頭鄭村,坐落於天台縣南屏鄉,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

宋代開基建村,清末近代到達興盛時期,村中的百年洋房、千米老街,保留著民國年間的文化與生活符號,因而被稱為“民國年間洋房的博物館”;而那依山而建的村舍、四周的萬丘梯田所造就的天然田園風姿,讓它成為了無數都市人嚮往的桃花源,他們隆重又深情地賦予它“最後原生態古村落”之名。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So,還等什麼

聽一聽山頭鄭的故事吧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山頭鄭建村歷史

千年前村落始建之時,住在這裡的人家姓朱,稱山頭朱村。而關於後來山頭鄭村的形成,在當地人口中,以及《鄭氏宗譜》上都流傳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宋末元初年間,東陽縣窈川鄭姓孟五公遊獵到此,隨身揹著一尊木雕的獵彈將軍,當他行至此地休息,便將木雕放在地上,再啟程時,那木雕如同生了根一樣不走了。孟五公覺得這也許是天意希望他留在這裡,於是他就在溪邊搭建了茅屋,在山坡上開墾了幾畦菜地,並娶了山頭葉的一位女子為妻,從此安居於此,也由此有了山頭鄭村。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村中的一條老街,建有一座神龕,其內供奉的便是獵彈將軍。神龕兩旁有一幅楹聯:“滎陽郡孟五開基昌萬代,通德里裔孫發跡布全球。”兩行字,寫得明的是山頭鄭的由來和興旺,述不盡的是千百年積澱的家學文風。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因為這個傳說,山頭鄭也形成了“山頭鄭人痴哄哄,正月初一拜牆孔”這一地域風俗。每年大年初一,鄭氏村民都會端著五味粥,來到神龕前,祭拜獵彈將軍,緬懷祖先孟五公,祈福新年。

千米老街(瑞屏街)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神龕所在的那條街名叫瑞屏街,現更多人稱它做千米老街,老街就與山頭鄭村前的那條瑞溪平行而立。因為山頭鎮是當時南山區鄉公所所在地,所以這條街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南山區最繁華的一條街。街兩旁店鋪林立,南來北往的人在這裡匯聚,從這裡走過,街上不僅售賣南北貨物,就連當時城裡人追逐的洋貨也同樣有售,更有當鋪數家,也因此被稱為“小上海”。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百年光陰匆匆而過,如今的瑞屏街成為了老街,每逢農曆三、八依然十分熱鬧。老街不過千米長,從西到東有橋頭、樟樹下塘、大門前、三角、大路上這五個地段,其中大門前最是熱鬧,當年此地立有一座節孝牌坊;樟樹下塘往前數十米,有一座過街樓,牆上原有“半月拱秀”四字。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百年後走在老街中,儘管曾經的人聲鼎沸早已不在,但山頭鄭人依然為保持它的生活本色而竭盡全力。茶樓裡端著茶杯的人,路邊上招攬客人的小販,還有清亮高亢、穿街走巷叫賣小吃的喊聲...

選址風水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山與水的匠心組合,是山頭鄭得以傳承千年的原因之一。山頭鄭村的選址很有講究,百里九龍山綿延至此,殿後山抱於東,橫山抱於西,前山一字如案,筆架山為朝,瑞溪環繞有情,有“三崗四屏風世代出貴人”之說。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所謂“人傑地靈”,山頭鄭村山水相擁,舒朗開闊,這是地理之勢,而對文化和教育的重視,才是山頭鄭人才輩出的制勝法寶。

通德書院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村裡的山坡上,曾經有一座鄭氏宗祠,後被拆除修建成為當時學校的操場,其建築之宏偉,後人早已無從知曉,只能通過老人口述遙想當年風華。就在祠堂的旁邊,有一座通德書院,建於明清時期。鄭氏子弟在書院中學習知識,讀書明志,並且允許女子入學,這在當時是全縣最早。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正是因為對教育的重視,山頭鄭村雖居於大山但人才輩出。民國年間聞名於鄉間的有抗日戰將鄭思翰,開明鄉紳鄭仁山等。此外,鄭氏子弟的書法也值得一提。相傳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曾隱居南山興教寺達四年之久,與鄭氏先祖是摯友,經常來山頭鄭吟詩練字,後來便成為了孩子們的老師,鄭氏書法家學世代相傳,延續至今,現村民亦有家家習書法的傳統。村民鄭秉昌,一字千金,天台山山門、高明寺“莊嚴”都是他的墨寶,八十年代曾寫出人類文化史上最美的一個字——“秀”字。

書院舊址仍在,從古舊的院牆下走過,朗朗書聲和搖頭晃腦讀書的姿態其實早已不存,但它成立的意義以及為教育做出的成績卻是值得後人敬仰深思。

百年洋房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通德書院的學風,成就了不少山頭鄭人物之名,而他們,也在後來的歲月裡造就了山頭鄭的文化底蘊,洋樓建築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項。

曾任職江蘇和蘇州等地方法院的鄭少卯當年所建的小洋樓依舊保存完整。這座洋樓為三合院格局,採用中西結合設計,門頭的開闊最顯氣勢,二樓的走廊則是典型的民國風格,在建國之後,它成為了區衛生院用房,後又作為鄉郵電局營業場所。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佇立在瑞溪北岸的“聽泉樓”是另一種風格洋樓。這是一幢三層高的樓房,面闊三間,青瓦蓋頂,獨具風韻,它是鄭氏村民鄭少泉所建。鄭少泉曾在紹興和湖州等地方法院任職,年歲到時,選擇回到山頭鄭安度晚年,由此修建了聽泉樓。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鄭仁山故居四層小洋房上的水泥陽臺,是天台最早的水泥陽臺之一。不過無論是水泥陽臺還是鄭仁山的名字都只是它在一眾建築中得以出眾的原因之一,洋樓的巧妙設計亦為它增色不少。小洋房為四層,主樓其實只有三層,因地處山坡,所以東邊的一側為四層,宅院坐北朝南,大門就開在院子的東側,西側有一水泥陽臺。故居民國年間就安裝使用了自來水,使用了明亮的玻璃窗,還建了瞭望臺、機槍孔等安保設施。

村口古樹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山頭鄭內除了洋樓、老街,最古老的還是村口的那棵800多年的老樟樹,樹根從高高的村路上一直扎到幾米之下的瑞溪中,向陽的山坡上,陽光總是最先照到這裡,穿過濃重翠綠的層層樹蔭落下一地斑駁的光影,忽明忽暗。樹下有幾張石凳,村裡的老人總會坐在一起,聊著家長裡短,憶著當年故事,歲月在此時又多了幾分慈悲,生活在這裡是從來沒有過的寧靜平和。

七彩梯田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走過香樟古樹,最原生態的風光便是那梯田了。在山頭鄭周圍梯田從海拔幾十米的平地一直疊加到近千米的高山之巔,梯田的色彩隨著四季作物的變化而變化。山頭鄭村後的東崗嶺是賞梯田最佳的位置。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站在東嶺崗上,可見方圓幾平方公里群山間的梯田,其面積之廣,一雙眼竟望不到頭。油菜花是七彩梯田的重頭戲,梯田有100多層,每一層都盛開著金黃的油菜花,高低錯落有致,又恰好趕上春天百花盛開,這梯田周圍山間的桃花、梨花等相映成趣,紅的、白的、粉的、黃的全都匯聚在方圓之間。便是與那素有盛名的婺源油菜花海相比,也絕不輸分毫。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時間終將化為歷史的灰燼

然而那些曾經動人亦或美好的故事

也終會隨著時間世代傳承

或口口相傳,或文脈延續

或被鐫刻在古村的一磚一瓦間

今日互動

小夥伴們

你們眼裡的山頭鄭村是什麼樣的呢?


歡迎留言分享哦~

天台竟然藏著一個“小上海”,你知道是哪裡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