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創!在下沙的共享單車都有“身份證”啦!

杭州首创!在下沙的共享单车都有“身份证”啦!

黃的藍的白的灰的……無論你是啥色的單車,你都得“套上”綠色馬甲!

從上週五起,開發區內,無論啥色的共享單車都有了統一的“身份證”——由開發區共享單車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的統一管理標識樣式和手機客戶端管理APP。這是杭州市範圍內的一項首創!

杭州首创!在下沙的共享单车都有“身份证”啦!
杭州首创!在下沙的共享单车都有“身份证”啦!

標識底色為綠色,上面有自行車的標識、宣傳語、“杭州下沙”的地名標識,還有屬於每輛車的編號。標識統一粘貼在車輛座椅支架位置。單車公司還要將“標識編碼”“車輛編碼”“車輛品牌”輸入手機APP。

“標識編號”和“車輛編號”是一一對應綁定,“標識編號”編到多少,面上車輛就是多少,且“無標識”“套用標識”車輛很容易通過巡查、檢查發現,實現精確把握市場總量的目標。

杭州首创!在下沙的共享单车都有“身份证”啦!

據瞭解,在高校扎堆的開發區內,共擁有14所高校,20多萬年輕人群體,他們對新事物的接收能力特別快。

因此,2016年11月,第一批共享單車進入大學城後便迅速發展。這雖在滿足市民綠色出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存在無序投放、亂停亂放等問題,對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經調查統計,全開發區目前實有共享單車約9萬輛,已嚴重超出開發區非機動車空間承載能力。

杭州首创!在下沙的共享单车都有“身份证”啦!

為了能滿足市民群眾的綠色出行需求,又能保持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基本達到共享單車市場“供需平衡”狀態,開發區決定通過共享單車標識化管理,即按照“企業自主、政府指導”的原則,由共享單車企業自行實施標識化、精細化管理,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並接受職能部門業務指導,讓共享經濟優勢真正能夠服務社會、造福大眾。

根據運維人員配比標準、區內非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容量、第三方評估得出的市場容量等三大因素,開發區將在區內的共享單車總量暫定控制在22000輛左右。

標識化管理後,將有效監督企業車輛投放、調度行為,打破行業無序競爭狀態。另外,還會在一定時期內“鎖定”標識車輛使用,排除人為投放干擾,反映出真正的“區域熱點”和“潮汐流量”,給主管部門和單車企業管理、運營決策提供實實在在的參考依據,為下一步繼續深入精細化管理做好工作。

與此同時,開發區及時成立共享單車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整合城市執法、街道序化、城市保潔、企業運維等多方力量,加強街面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管理,並按照“政府管平臺、平臺管用戶”的原則,努力做好區內共享單車各項管控工作。

其中一系列舉措也起到作用,比如:將“城市執法隊伍+街道序化隊伍+城市保潔隊伍+企業運維隊伍”進行統包清理,在保證整治標準不降低的前提下,既節省了資金,又使每日的清理量較之前增加一倍。

同時,單車的相關投訴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投訴量呈逐月下降趨勢;增設停車泊位,陸續在商業綜合體、學校周邊道路增設非機動車停車泊位。

截止目前,區內非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容量達到3萬輛;與專業機構開展合作,對區內的25個熱點區域進行飽和度、活躍度數據採集,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判。

| 版式:盛銳

杭州首创!在下沙的共享单车都有“身份证”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