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真的“假努力”與“假關心”

我的閨蜜,非常優秀的中學老師。分享很多教育經驗給大家,說實話,我一直是最大的受益者。她前一段時間寫的這文,更是受益。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分享給負責任的想幫孩子的家長。希望你,也分享一下,讓我們一起在孩子的成長中,努力做好引導員,而非牽引者。


看似很真的“假努力”與“假關心”

“假努力”、“假學習”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在我20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大概見過以下兩種類型的“懶惰”:肢體懶惰,用腦懶惰。肢體懶惰的學生,上課不愛動筆,喜歡用眼睛,用腦子想,考試時常常眼高手低;用腦懶惰的學生,則是機械地記筆記、刷題,而不“琢磨”、不“走心”。

我見過一個學生,學習時乖巧、安靜、勤奮,甚至乖巧到了讓老師與家長感動的地步。但是在一次次考試中,他的成績都很不理想。他的父母經常和我講:“這孩子平常很聽話,也很用功,為什麼成績不理想呢?”

這學生是這樣表現的:

上課時,不管老師在講課,提問……他都在記筆記,甚至有時候,只盯著黑板,然後快速地記下來,筆記滿滿的;

每天一回到家,就會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用一個非常精緻的本子,把白天每一科的筆記再謄寫到這本子上,直到深夜。

多麼努力勤奮的孩子!可以我看來,他就是一種“假努力”,是一種無效的努力。我們經常被這樣一些低質量的勤奮矇蔽了雙眼,很多時候,低質量的勤奮才是真的懶惰。就是我所說的“腦懶”。

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腦懶體勤”的學習者,這樣的孩子多麼可憐——別人學的時候,他也學;別人玩,他還在學習,但最後,他的成績還不如邊玩邊學的孩子。這樣的“假勤奮”,讓孩子很累,家長迷茫:他都這麼勤奮了,還好意思說他嗎?在孩子看來,我都這麼努力了,成績還是提不上去,自己可以原諒自己了吧。

出現這種狀況沒有找原因相當然的感動別人原諒自己,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

在教學中,我發現像這個學生一樣可憐的孩子真的不少。如果他們學習方法錯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無用功。現在我就說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勤奮。

1.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該幹什麼的時間就幹什麼,不必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上。上課就要以聽為主,以理解為主,以記為輔。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課上的25分鐘時間裡,講授新知識,這是最黃金的25分鐘,如果在這個時間裡,注意力不集中,那麼他就失去了最佳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時間。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時間與老師講授精華知識的時間不匹配,聽課效率一定不會高。

聽課效率不高,回家不會做題,必然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進行“再學習”,而很多孩子課後花大量時間補習的根源,就在於課上錯過了黃金25分鐘。

2.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善於發現問題並解決。

有的孩子上了一節課,甚至上了一天的學,都沒有提出一個問題,但“沒問題”就是真的會了嗎?其實也未必。很多時候,“沒問題”恰恰證明孩子沒有聽懂,沒有融入到課堂中,試想,對於一個你完全不懂的領域,讓你去提問,你能問出來嗎?當然不能。

所以,對於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學的孩子,我們必須要引導他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學習,而不是拼著勤奮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

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經典!

3.勤奮之前請先思考

我的學習習慣哪些好,哪些不好……

我目前的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

哪些急需解決,哪些我可以自己解決,哪些必須求助於老師……還要明確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們都有很多學習任務:英語單詞,語文古文,理科習題,糾錯,複習,預習……有的孩子上來就開始背單詞,背了一會,想起數學有練習題,就放下英語,寫了一會數學,又想起語文老師佈置了預習……忙了一晚上,卻什麼都沒做完,也沒做好。這裡我的建議是,在每天開始學習前,一定用心思考大體的計劃。

4.不要拿時間來衡量勤奮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書桌前,就是“好好學習”,就是“勤奮”——長時間學習不等於深度思考,也不等於學進去了。

長時間學習可能是在毫無意義的刷題。刷題不見得就是好的,有的學生就是在刷題的過程中,一遍、兩遍、三遍地重複自己的錯誤,被固化的錯誤,真有很可怕。

5.勤奮要有正確的方法

方法錯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無用功。我是英語老師,我以英語為例,來給大家講一講學習的方法:

背單詞:

錯誤的方法:整天抱著詞彙表,永遠背不完的A字頭或者是Module 1。

正確的方法:單詞先會讀,再去背,化整為零。

在理解情景的基礎上背誦,觸景生詞。

運用巧記法:諧音法,詞綴法,聯想法等。

6.勤奮要有超強的執行力

勤奮光有熱情還不夠,讓學習熱情發揮最大效益的法寶,是執行能力!真正的強者,不是強在制定計劃,而是強在執行力上。鼓勵孩子們明確了方向和方法,就去做吧。

作為家長,我們怎麼拋棄所謂的努力與關心,真正的幫助孩子成長與進步呢?

每個家長都想要做孩子學習路上的幫手,但我們要注意,行動上的重視才是真正的重視,不在行動上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只用抱怨和嘮叨表示“關心”,其實也是一種“偽關心”。我們要做的有:

孩子寫的文章讀一讀;

孩子的單詞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孩子做錯的題問問他自己能否總結經驗教訓。

課外補習和輔導資料千萬不要貪多,不能盲目,適合才是硬道理。

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一旦學了就要落實。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報輔導班就是真正的關心幫助孩子,報輔導班並不是家長幫助孩子的終點,而是起點。對上課效果的監控也很重要。及時與孩子交流上課的感受,幫助孩子評估當前輔導班是否適合自己,都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工作。

對於孩子閱讀的需求千萬不要吝嗇。要定期給孩子買書、買好書,擴大孩子的閱讀面。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把自己把孩子虐得更慘,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拋下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騙這個世界真的有點難,你所虧欠的,終有一天會殘酷的還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