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越多婚姻越幸福!

彩禮越多婚姻越幸福!

彩禮,是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西周時確立併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一般為結婚的時候男方給女方的錢或物。

面對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動輒幾十萬的天價彩禮讓男方高呼“娶不起”。今年5月初,甘肅慶陽市政府明文規定抵制天價彩禮,拒絕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使文明婚嫁新風深入人心。抵制天價彩禮受到農民歡迎,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貧。

前段時間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女孩因為男方不肯出18.88萬元的彩禮錢,而去售樓處退了之前兩個人一起付了首付的房,婚約也就此取消。這個故事中,女孩父母全程陪同,在售樓處退款時大有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想像當時男方一個人即要面對房產商的質問還要面對女方全家的怨氣,那場面一定很尷尬。

這種故事真的在身邊發生還是很有新鮮感的,由於高房價高消費的影響,雙方能一起買房就算萬事大吉了,很少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扯不清楚。翻閱了一些網站,聽了聽大家對彩禮一事的意見,沒想到得到了潮水般的回覆。有解釋當地彩禮習俗的,有描繪自己在彩禮這個問題上的經驗,也有吐槽說男友連彩禮也不肯出很苦腦的,還有一些男生留言感謝妻子當年的體諒的......

彩禮越多婚姻越幸福!

在一個論壇裡看到一篇留言《彩禮是挑選未來生活的方法,越高越好》:總有人反對彩禮。可是,在我看來,為自己女兒的未來生活打算時,彩禮是必要的而且是越高越好。任何人家的女兒,都是自己家裡的鮮豔花朵,自己培養了20年的花朵,即將被別人摘走。迎接這朵鮮花的是火炕還是火坑?這是任何有女兒的家長都極為焦慮的的問題。判斷是火炕還是火坑,有一個極其簡單的方法,那就是高額彩禮。即使在農村,也得要20萬,如果是城市,就得要80萬。高額彩禮有2個用途,1是檢驗男方為人處世能力的最好方法。如果男方無法交付彩禮,證明男方之前的生活是比較糟糕的,無法取得和一般人相同的生活。證明男方的智商、情商都是比較低的。一旦女兒嫁過去,不但享不了幸福,甚至有被暴力對待的可能。當然糟糕的原因各不相同,也許結婚以後男方的生活有可能好轉,但是這僅僅是一種可能性,更大的可能是結婚後男方會延續之前的窩囊基因,繼續貧困。但是無論什麼原因導致的男方貧困,我們都不應該讓自己的女兒趟這渾水。2對於有能力支付彩禮的男方,高額的彩禮是美滿婚姻的保證措施之一。因為付出了較大代價,男方不敢對婚姻有三心二意的想法。要知道,喜新厭舊乃男人天性。如果沒有較高的代價,任何男人都試圖嘗試婚姻以外的野花。高額彩禮,恰恰是防止男人嘗試野花的最好防腐劑。每當想到摘野花會付出20萬以上的代價時,多數男人會知難而退。為了自己的 女兒幸福,不要放棄彩禮,更不要要的少了。

彩禮越多婚姻越幸福!

彩禮究竟是個什麼鬼?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箇舊有習俗。只是祖先定下來的是你來我往的互換誠意,也就是男方下聘,女方貼嫁妝。中國曆來講究禮數,覺得這樣才顯得彼此對此事的重視,也增加了傳統婚禮的一些儀式感。想像箱箱的聘禮往女方家送,女方一箱箱的嫁妝在婚禮時隨同出嫁,無論男女雙方都給足了面子。在準備彩禮的物件時的投入,從潛意識來說也在不斷的強化自己對這件事的認同和祝福,儀式越繁瑣,新人越珍惜,也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我們所聽到的那些古代故事裡,因為彩禮而毀婚的,基本也是由於男方出不起女方父母要的彩禮金額,而讓男方錯失婚約。

幾千年過去了,這個分手套路仍然沒有變,依然是男方沒出彩禮,女方家單方面撕毀合約。只是現在在城市裡的男方較以前相比,似乎更有底氣了,不出就是不出,我是結婚又不是人販子;女方則更是剛烈,不會躲在閨閣為嫁不了所愛之人落淚,而有許多父母站在一起為此憤憤不平。

廣大網友們對彩禮一事如何看呢?是不是彩禮越多婚姻越幸福呢?請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