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樑家河》做好“傳幫帶”

学习《梁家河》做好“传帮带”

付浩(陝建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焊工、全國勞模)

研讀《梁家河》一書,體悟深刻。《梁家河》呈現了人民領袖成長過程中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範。習近平總書記說:“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這個對人的作用很大,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梁家河有大學問,讓我們從中學到了初心、為民、奮鬥和實幹的精神品質。

《梁家河》讓我們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真摯為民的情懷、務實擔當的品格和帶頭實幹的作風。在梁家河,青年習近平面對艱難困苦,沒有怨言、沒有退縮,經歷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與群眾一起開荒、種地、放羊、挑糞、拉煤、打壩。他尊重人、幫助人、團結人。在他眼裡,沒有看得起誰,看不起誰,他待人講話,總是面帶笑容,將自己融入群眾,融入鄉村。

《梁家河》讓我們體悟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初心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在英國訪問時,回憶起梁家河時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幹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像梁家河群眾說的那樣:“近平從心底裡熱愛人民,把老百姓擱在心裡,這可是哪一所高等學府、哪一座象牙塔裡都學不到的真東西。”他紮根人民,所以也就最瞭解人民群眾需要什麼。

《梁家河》讓我們看到了青年習近平創新創業、成長成才的勵志範本。在梁家河的艱苦歲月裡,雖然勞動強度大,經常餓肚子,但青年習近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與思考,白天利用幹活間隙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看到深夜,博覽群書,一點一滴積累知識,反覆研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列經典,表現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求和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不懈追求。他愛學習,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夠學以致用。無論是建成“水墜壩”,還是建成全省第一個沼氣池,他都能夠創造性地學習好經驗,對各種土壤相對應的建造辦法和技術要點都進行了詳細的記錄,然後結合梁家河的實際付諸行動。

《梁家河》讓我們從中汲取夢想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從梁家河大學問中體悟偉大夢想的起點,更加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個人奮鬥與祖國命運緊密相聯,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鍊意志品質。

梁家河大學問對於我們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使我們從中不斷汲取奮進的力量,指引我們在困難時不氣餒,勇於挑戰、低調務實、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把工作做好。進入新時代,我們國家打造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依靠少數人是完成不了的,要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高技能人才隊伍中來。我們要從梁家河大學問中不斷汲取創新的力量,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弘揚工匠精神,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斷突破自我,完善充實自己,主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要勇於探索,刻苦鑽研業務,掌握一流前沿技術,不斷提高崗位技能,保持職業操守,將工作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用實際行動為青年人作表率;要將技藝要領細化分解,使之簡單易學、便於推廣,通過精準、簡潔的方式傳授,讓更多人技藝高超、品行兼優。我們要不斷擴大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為企業贏得聲譽,為國家創造精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為陝西實現追趕超越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