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人生的旅途上有很多的风景,也有很多让人留恋,值得回味的往事。遇到名人,感受他们某一个侧面的人生和精神,过后也是一种别有意味的回忆。

(一)

说起“闰儿”,我相信有一多半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学语文课本上,《荷塘月色》可谓是影响了几代人的散文名篇。朱自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到:“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认识闰儿,是大学毕业刚踏入报社的那一年。在那一年的初冬,山西省税务局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税收改革研讨会。会址选在了忻州市,当时还叫忻州地区。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朱自清儿子朱闰生正在签名 ▲

闰生先生五十多岁,戴着眼镜,面相很是清俊儒雅。朱先生不是爱热闹的人,给人沉默寡言的印象。

和朱先生朝夕相处了一个星期。因为我们在一个房间住,大部分时间我们形影不离,一块吃饭,一块听讲座,晚上一块散步。会议期间,会务组还安排参会人员到五台山、阎锡山故居游览一番,期间拍了许多照片。大部分的照片,我和朱先生都是挨着的。

就这样,我们相识相伴了一周,但我始终不知道朱闰生就是《荷塘月色》中的闰儿。

直到若干年后,我才知道,朱闰生就是闰儿,是朱自清先生的次子。

1998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及清华大学筹备朱自清的百年诞辰活动。当时的中央领导获悉此事,希望见一见朱自清的家属,于是,朱闰生从山西赶到北京与中央领导相见。

朱自清百年诞辰活动办得十分隆重。

(二)

那一年,去榆社采访,由于连续堵车,从早晨八点出发,到晚上九点多,长途汽车还在太行山上扭来扭去。快进榆社境内,突遇大雪纷飞,山顶上一辆大型载重汽车,因路窄雪滑横在了路中间。两面的车被它堵得死死的。

我乘坐的长途汽车,见无法越过这庞然大物,便打道回府回太原了,也全然不顾我这下车打探道路的乘客。

落入囧境的我,好歹搭了一辆车前往了榆社县城。

本来心情极度糟糕的我,不料在县招待所巧遇了两位我十分敬仰的人。他们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导演武兆堤和编剧毛烽。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这段时间大雪封山,我暂时走不了,完成采访任务后,我便在榆社县招待所多待了几日。

这几天的早、中、晚餐,县接待办的同志一直安排我和武兆堤、毛烽先生在一个桌上一齐就餐。

武先生看上去就特别精明强干,十分健谈。毛先生温和敦厚,常把微笑挂在脸上。

我和两位老人交换了名片。两人的名片上分别印着《英雄儿女》导演、编剧武兆堤,《英雄儿女》编剧毛烽。

交谈中,我得知两位老人在酝酿拍摄一部大型革命史诗影片《百团大战》。两位老人已在这太行山上的几个县采风采了两个多月了。

《英雄儿女》我看了不止十遍,每看一次都让我热血澎湃。“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多么的感天动地,响彻云霄。

那天县委书记要宴请我,我猜想两位赫赫有名的老人也一定在宴请之列。

但酒席上却不见两位老人,我也不便多问。觥筹交错的间隙,我去卫生间方便,发现两位老人默默地在大厅就餐。

我心里一下翻腾了好几个念头。我觉得最好的解释是两位老人不爱热闹,不想被外界打扰,专心致志于他们的宏伟计划。

(三)

当今的官员,耿彦波是我十分佩服和敬重的。

人们时常为老耿叫屈:这么好的官怎么还不提拔呀?我觉得老耿是幸运的,他只有在这市长、县长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才干,爆发能量。

仔细想一想,其实耿彦波就是毛主席所说的那种“纯粹的人,摆脱低级趣味的人”。

耿彦波在构架城市布局上,无疑是那个站得更高,眼明心亮,又能点石成金的人。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耿彦波

任命到太原当市长,下车伊始,就大打交通牌,而且不按常理出牌。当时,老耿一下大刀阔斧地把好几条主干道都一起拉进改造升级的范围内,而且都动大手术,高架桥大范围地修建。

那一年,正值金秋季节,府东、府西街改造接近峻工。晚上八点多钟,出于好奇,我也到临近的府东街上看看。啊,确实修得漂亮,灯火通明,道路宽畅,指示牌醒目大方。

正看得兴起,忽然有一群人走了过来,然后驻足在路边路灯下。借着灯光,我一看,那为首的不正是耿市长吗。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还是那招牌式的标配,一张苦大仇深的脸,一双疲备不堪的鞋。

听话语,像是和施工队的负责人在交涉着什么。

我忙拿起手机,借着路灯给耿市长抓拍了几张照片。

我感叹耿市长的事业心。不分昼夜,忙忙碌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后来,好多朋友告诉我,他们也经常在街上偶遇耿市长。

如果有那么多偶遇,从更深意义上讲,就不是偶遇了。

(四)

在“农业学大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与大寨一起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但是随着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大寨和郭凤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随后便是几经蹉跎,几经沉浮。但时势造英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临危受命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凤莲,开启了自己和大寨的二次创业。不懈的努力,她又让大寨走向了辉煌。

郭凤莲也曾在一些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过。

那一年,去大寨采访,宣传部门的同志曾帮我约好了要见一下郭凤莲,并对她进行采访,当时郭凤莲任昔阳县公路段党支部书记。

本来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但遇到了大堵车,好几个小时,郭凤莲都赶不过来。

这次和郭凤莲的相见便遗憾未果。

真正见到郭凤莲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

那一年,单位组织部分党员到大寨参观学习。

当我兴致勃勃地从虎头山上走下来,一眼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郭、凤、莲。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郭凤莲

郭凤莲神采奕奕,穿一件鲜艳的羊毛衫,看起来很年轻。那个羊毛衫太显眼了,也许是衬托一种广告效应,因为当时大寨羊毛衫厂办得红红火火,广告上经常看得到。

郭凤莲和来来往往的游客聊着大寨。很平和,很健谈。

大起大落的人生起伏,在她身上已了无痕迹。

(五)

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已成为太原乃至全省最重要的赛事,累计吸引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0万人参赛。

那一年,孩子和他妈妈都参加了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志愿者队伍。一大早,我开车把他们娘俩送到比赛的起点——太原长风商务区。

马拉松比赛结束我才接他们回家,估计还有二、三个小时。闲来无事,我便在商务区里瞎转悠。猛一抬头,看见迎面走来一位青春靓丽的女士,细一看,咦,这不是中央五台的节目主持人梁毅苗嘛。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梁毅苗

我忙迎上去,说:梁小姐,你好,咱们能合个影吗?

她说好的。

因为孩子给我布置了拍马拉松起跑场景的任务,我特意带了照相机。

我把相机递给和她同行的同事。

那天也是奇了怪了,相机怎么摆弄,也只能录相,不能拍照。

梁毅苗特别友善,说,那咱们就录个相吧。

要知道,我是体育迷,几乎每天要看体育新闻,而梁毅苗就是《体育新闻》的主持人。能和梁毅苗一起留影让我很是激动。通过交谈得知,梁小姐这次来太原是为了主持太原国际马拉松赛的开、闭慕式。

梁毅苗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多,长得清爽和善。

录相录了足足有一分多钟,梁毅苗特别有耐心,一直在旁边微笑、配合,直到我都觉得打搅人家时间太长了,说,行了,才停了下来。

我说:“太谢谢了,梁小姐,耽误你这么长时间”。她说:“不客气”。

然后,我们挥手告别。

一个央视的大牌主持人,能这样友好亲和地和喜欢她的观众交流、互动,真是让人既意外,又感动。

……

人生的旅途上有很多的风景,也有很多让人留恋,值得回味的往事。

遇到名人,也算人生旅途中的风景吧。其实,我遇到的名人还有很多,只不过这几位有特别让我回味的余地。

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 END ·

作者

赵冰峰

原文题目:《那些年,曾经遇到的那些名人》

原文发表于2018年1月10日《山西经济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