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一章节介绍了底座和檐柱、金柱的榫卯形状及配合状况,这章节按照顺序实际安装,接下来要装的是雀替。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在前面图解廡殿的图文中,雀替是装完檐柱层枋件后才装的,这次不行了,角上的雀替按原图做成了连体件,榫卯插配合,如装完上层枋件,上落下的途径封死,两头没了退后的空间,只有先装才是合理的工艺顺序。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雀替的形状非常丰富,按原图式样做了个大概齐。具体尺寸规矩各教科书中都有,形状色彩在现实中几乎没有重样的。做雀替模型时挺费工夫,都是软件应用技巧的问题,在这就不多说了。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按原图的理解,雀替下部鱼肚型在接触斗拱形部位时是斜面相接,就按此做了,见下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做完后有些纠结,在现实中没看到过这种做法的实例,多是平面直连斗拱,渐进斜面鱼肚型。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常见书中的图形也如是。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中国古建筑木做营造技术》中的细节描述。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故宫建筑图典》一书中的细节描述,只有梁先生的书中有两种表述。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清式营造则例图版》二十五截图:平面加渐进式斜面连接的图形表述。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清式营造则例图版》二十七截图:整体斜面连接的图形表述,和建模参照原图一致。

做完这种形式的雀替后,走到哪都留神看一眼这个部位,希望找到物证,直到有一天,在网上查沈阳故宫看到了这种做法的实例,从此不再纠结了。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这种由于见识浅引起的纠结疑问在建模中不少,在以前的图文中还有乱下结论的,待说到相关问题时再讲,先往下装。

前一篇介绍檐柱榫卯形状与配合件时,按榫卯位置由下往上先装了小额枋,在这座宫殿的安装顺序中要先上穿插枋。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为全部穿插枋在整个建筑中的实际位置。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在这座建筑中,穿插枋按形状尺寸区分有三种:A是山面穿插枋,B是檐面旁穿插枋,C是檐面穿插枋。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山面穿插枋好区分,和金柱结合的长直榫在上边,是为和同在金柱位置配合的檐面旁穿插枋后直榫错开。檐面旁穿插枋和檐面穿插枋的区分是和金柱结合的半直榫部位的长短,一个到金柱中线位置,一个到山面穿插枋直榫侧面,拿上张带隐线的线框图,看能不能看清。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既然是图解,还是三维尺寸图直观,拿进标准的檐面穿插枋C的尺寸标注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的尺寸一目了然,把尺寸的由来交待一下。枋身高320mm,厚256 mm直接来自原图。见下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图中标注尺寸1.00X0.80的意思是一营造尺乘零点八营造尺,一营造尺换算320mm。高一尺,厚零点八,模型原图对上。

再说1760mm尺寸来源。见下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从上图尺寸标注得出廊深5.50尺,这也是金柱和檐柱的距离。图中穿插枋与金柱、檐柱配合的上半直榫正好到金柱、檐柱中心,1760是5.50X320 的结果。

好,主要尺寸数据出来了,合不合规矩呢?我们来看《清式营造则例》中的权衡表: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从图中我们看到,穿插没写枋,大式栏下的数据是空的。穿插不写枋,与则例图解书中卷一单檐廡殿的图形标注合拍。见下面两张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朋友们发现了什么,尺寸出处原图中穿插枋标注用铅笔草写了‘改注桃尖随梁’,上图又出现桃尖随梁的字样,怎么回事?先看看梁先生怎么说。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清式营造则例》中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文字表述。一般理解为有斗拱的大式建筑这个位置的件叫桃尖随梁,没有斗拱的小式建筑这个位置的件叫穿插枋。那我们就按权衡表中随梁的标准核对下尺寸。表中高的数据是4斗口加百分之一的长,模型原图是一尺,斗口是二寸五,正好是四斗口,加上百分之一就多了;表中厚的数据3.5斗口加百分之一长,3.5斗口换算过来是280,不加1%长已超过原图中标注的0.8尺。看来原图作者没受权衡表约束。那么在工匠干活时还有没有什么参考值呢?看看马先生怎么说。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中的‘清式带斗拱大式建筑木构件权衡表’中的枋类部分,这中间有穿插枋,标注的数据与则例图解原图数据一致(前面拿的廡殿图例斗口同是二寸五,换算成80mm),并在备标注栏中写上《清式营造则例》称随梁,有趣的是在这个权衡表前面的梁类部分,见下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随梁的数据和清式则例一样,让人纳闷了,名称叫什么好说,数据这样耐人寻味。其实不光清式则例叫桃尖随梁,由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太和殿梁架结构示图也称这个位置件为桃尖梁随梁。博主认为,叫穿插枋也好,叫桃尖梁随梁也好,这个件是不好和随梁等同的,从权衡数据看出,随梁之所以要加1%长,是因为它有大的跨空可能,加是为增加跨空时的强度;穿插枋就一个廊深的跨度,固定权衡值就行了。可能这就是穿插枋在大式建筑标注中未被完全除名的原因(则例图解中还有好多例子),博主建模采用未被改掉的名字,叫穿插枋。

接着说穿插枋,下面拿进檐面两旁穿插枋的数据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檐面穿插枋旁边件的数据图,和檐面标准件的差别就是半榫部位短60mm,为配合时让开山面件的交叉直榫,看图中的红色标注。

和金柱、檐柱配合的圆弧肩膀上下尺寸有差别,上小下大,数据我保留了两位小数,这是由柱子千分之一收分造成的,不同的配合高度不同的尺寸。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上图是穿插枋山面的全尺寸图,与金柱配合的直榫由下改为上,半榫同样空出60mm,让开同在金柱交叉配合的檐面-旁穿插枋的直榫。

到这穿插枋尺寸形状和名称算说完了,枋身滚楞(作圆角)在这步未作,圆弧在图上没反映出来,主要是怕图纸线条太乱,在上色刷漆时加上了,给个上色后的图形。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三种穿插枋的装配就到这,下图是完成图。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二章节

这章节图文就到这了,文中用轴侧图标注尺寸的方法基本反映了尺寸全貌,就不单出三视图性质的尺寸图了,下个章节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