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能源2017年銷量基本靠內銷?帝豪EV險象環生

吉利新能源2017年銷量基本靠內銷?帝豪EV險象環生

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不管是如日中天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蔚來、威馬之流),還是傳統汽車行業都盯著這塊大蛋糕虎視眈眈了許久。不過相較於造車新勢力的激進、混亂,傳統車廠倒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更為保守、慎重。吉利汽車無疑是其中的另類,傳統汽車友商都穩紮穩打,吉利卻來了一句:“2020年新能源銷量佔比90%”——吉利能做到嗎?

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車型並不是那麼出彩,雖然在網上能看見不少他的旗艦車型、帝豪EV系列,但實際上它的曝光率卻和銷量成反比。帝豪EV系列銷量極其不穩定,其月銷量最高不過6000輛,而像銷量低於1000輛的月份也屢見不鮮。

吉利的新能源汽車在2017年以24866輛的銷量墊底也不足為奇,並且如此銷量還是很多左手倒右手賣給吉利自己的曹操專車,服務網約車市場去了,而真正賣給私家車消費者的並不多。

提車不過三天帝豪EV險象環生!

吉利新能源2017年銷量基本靠內銷?帝豪EV險象環生

2016年10月份,一位上海車主提車不過一星期的帝豪EV 300行駛不到4公里的距離,車輛接連出現故障,甚至出現了失去動力、無法掛檔的情況。當再次能行駛上路時,續航里程卻詭異的掉得很低。在後續維修檢測過程當中,吉利方面對車輛主要維修內容是更換了CSC傳感器(電流檢測、提供報警信號和電流變化數據)。

後來的一個月當中,該車又發生了多次動力丟失的問題。在正常行駛中,踩剎車減速,松剎車,踩油門,無動力輸出;靠慣性靠邊剎停,嘗試掛空檔,再掛前進檔,可正常行駛。4S店則調節剎車踏板觸點高度,後續再未發生過此類情況。

像該車主這樣的事件,並不僅僅是個例,在各個帝豪EV的車主群當中,都或多或少的發生過這樣的動力丟失、電池故障等問題。可見,帝豪EV實際上在部分車型當中還是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

動力丟失、電池故障,其因何在?

根據車主的描述可知,帝豪EV的動力丟失、電池故障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帝豪EV其實和燃油版本的帝豪都是同一個模子復刻出來的,無論是外觀尺寸、底盤懸架都相差無幾,實際上真正的原因只可能是出現在三個方面……吉利新能源車為何去年只做到銷量第十且多數是內銷?

吉利新能源2017年銷量基本靠內銷?帝豪EV險象環生

帝豪EV車型採用寧德時代(CATL)的三元鋰電池,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其品質無可非議。即使有部分批次的質量問題,也不會像是帝豪EV這麼普遍。案例事發10月的上海,氣溫在電池的使用範圍內,受環境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電池本身的故障可以排除。

如此一來,問題最可能就來自帝豪本身的“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管理系統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準確估測剩餘電量,動態監測電流、電壓,並且均衡電池之間的狀態。也就是說,只怕BMS中的一個部件出現損壞,車輛電池的精準度就會大大降低,BMS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又稱“行車電腦”、“車載電腦”等)就會出現錯誤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選擇,比如切斷動力——吉利方面更換CSC傳感器也印證了自身在部件質量上的不足,在管理系統上的缺陷。

根據4S店的處理方法可以判斷出,案例車輛後續動力丟失事件和BMS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調節剎車踏板觸點高度,可以推測為剎車踏板觸點位置調配不佳,松剎車後,觸點依然連接,車輛ECU判斷依然處於剎車狀態,油門被鎖。

技術和質量不過關,消費者安全誰來保駕護航?

雖然事情已經水落石出,但帝豪EV的動力丟失、電池故障卻讓人毛骨悚然——所幸不是在高速路段行駛,否則會釀成追尾甚至更嚴重的交通事故,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帝豪EV賣的不好並非空穴來風,究其根本——質量上的缺陷和技術上的缺點都是在拿消費者的安全開玩笑;對於這樣的事件,就應該拿出“寧可我負天下車,不可天下車負我”的態度,安全凌駕在產品之上。

結語未來3年,吉利還計劃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節能汽車,藉以實現帝豪系列的全面新能源化。運用車海戰術固然沒錯,吉利在新能源方面奮勇直追也沒錯,但如果品控和質量還是一成不變,包括帝豪EV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