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个分科,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在仕女画发展的过程中,表现题材不但扩展,从节妇、烈女到社会的各个阶级的女性形象。各个时代的艺术家结合时代和自身对美的感悟塑造不同身份、境遇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异彩纷呈的风格面貌。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簪花仕女图》在仕女画坛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辉。作品倾注了时代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考,体现出了画家的智慧技巧、艺术思想、品德修养。本期书扬文化就来给小伙伴聊一聊《簪花仕女图》。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盛唐时期是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期,此时人物画中所描绘的人物不再局限于功臣、良将、孝子、列女,将视野转向了现实生活,以贵族女性为题材,具有富贵之气的仕女画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不仅对外在事物、人物活动进行描绘,还表现了女性对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和感受。画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女子理妆、簪花、游骑等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贵族妇女处在生活中的复杂内心情感。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唐代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情境,形象"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其题材是唐明皇纵欲淫逸的宫廷生活的记录。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画心纵45.7cm,横:179.6cm。传作者为周昉,中唐时期画家,长安人,以仕女画著称与张萱齐名。“传家阀阅,以世胄出处贵游间,以丹青闻名,有传写妇女则为古今之冠之盛誉。仕女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 据文字记载生平作品甚多,但因岁月流失,至今传世之作簪花仕女图等为无名款,后人根据著录参照作品风格认定为其作品。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画中工笔重彩描绘簪花仕女五人,执扇女侍一人。点缀在人物中间有宠物狗两只,白鹤一只。画心左侧绘湖石,辛夷花树一株。仕女发式为半掩耳高云髻,发髻上前端簪有步摇、顶端簪插牡丹、芍药、荷花、绣球花,发髻侧下方簪有花钗、似金镶玉步摇花钗。古代簪花没有性别和年龄限制。汉代贵族女性多簪插以花为形的步摇 或花钗。随着佛教的传播,在上层统治者的推动下,簪花到了唐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文献中最早出现“步摇” 源于战国宋玉著《风赋》“主人之女,垂珠步摇”。汉代,步摇被列入女子礼服范畴,属于命妇礼服范畴的首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传统审美观念受到挑战,妆饰趋于奢侈,发髻崇尚高大。贵族女性们大多在发髻上簪插步摇、花钗等像生花。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仕女眉间饰有花钿 ,身着大袖敞领薄纱透体外衣,内着半露束胸高腰长裙。配有花卉、祥瑞图案的各色长披巾。左数第二位仕女佩戴祥云图案金项圈。执扇侍女着红裙,梳双环髻。四位仕女体态丰腴,姿态慵懒,或持蝶、执花、逗犬。古时宫廷女子以持蝶象征在美貌争夺中夺魁,类似于现代的选美,夺魁者蝴蝶会落其身上,以示其美貌无双香气袭人。从此卷所表现的宫廷女子生活状态上来看,此时贵族妇女追求安逸、闲适的精神状态。大胆开放的衣着不同于前朝女子的服饰习惯,并在后来的宫廷女性服饰中也不常见。可见当时特立独行,追求物质奢华之风在宫廷女子中盛行。同时,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包容性,外来异域时尚与宫廷贵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女性形象。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此卷南宋年间曾入内府藏,画心有南宋绍兴纪年连珠印、南宋末年贾似道“悦生”葫芦印。清代初期有梁清标收藏印,安岐收藏印。乾隆年间入清内府收藏。1972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装裱,于装裱时发现,此作为三幅直绢拼接而成。白鹤与左侧宠物犬处有另一幅绢裁剪拼合痕迹。似原作从屏风上取下,后联为横卷。宋《宣和画谱》、《宋中兴馆阁储藏》、明《詹东图玄览编》、清《石渠宝笈》续编、清《石渠随笔》著录。

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宝级传世名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