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愚蠢至極的軍閥,勾結對手消滅本方王牌軍,事後悔斷肝腸

文/格瓦拉同志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藩鎮當中,尤以河北三鎮(成德、魏博、范陽)的獨立性和實力最強,割據的時間也最久。三鎮之所以敢跟朝廷公然對抗,緣於他們各自擁有一支剽悍善戰的地方武裝,其中又以魏博牙兵最為精悍,可視為該鎮的“王牌軍”。

然而在唐朝末年,魏博藩帥羅紹威竟然勾結對手消滅這支“王牌軍”,致使該鎮實力大損。那麼,羅紹威出於何種考慮,做出這等自毀長城的荒唐事呢?

唐朝愚蠢至極的軍閥,勾結對手消滅本方王牌軍,事後悔斷肝腸

羅紹威身為節度使,卻無力掌控手下的牙兵

羅紹威是魏博節度使羅弘信之子,公元898年繼承父親的職位。羅紹威割據河北六州、實力雄厚,是足以同朱溫、李克用等大軍閥相抗衡的藩帥,然而數年後他犯得一個致命錯誤,卻將這地位和優勢化為烏有。這一切,還是要從魏博軍鎮的“王牌軍”說起。

魏博藩鎮之所以能獨立於朝廷百餘年時間,除了拜時局混亂所賜外,還在於手中有一支非常能打的“王牌軍”-魏博牙兵。“牙兵”即節度使的侍衛親軍(古代“牙”通“衙”),負責守衛藩帥衙署,保護他們的安全。

唐朝愚蠢至極的軍閥,勾結對手消滅本方王牌軍,事後悔斷肝腸

安史之亂及藩鎮割據初期形勢圖

“牙兵”起初只負責守衛工作,漸漸地職能擴充,也扮演起守衛城池、攻城略地的角色,人數多的能達到萬餘人,是藩帥軍中最精銳的部分。牙兵的戰鬥力極強,而藩帥為保障他們的絕對忠誠度,又在軍中實行父子相承、親朋互助的制度,牙兵及其後代、親屬中的精悍者依舊做牙兵,以此來保障戰鬥力和忠誠。

牙兵世代相襲的現象固然有它的長處,但時間一久難免會抱團作惡,在地方上橫行霸道,根本就不把官員放在眼裡。在某些藩鎮,牙兵不僅沒有起到保護藩帥的作用,反而經常鬧兵變,小則威脅、勒索藩帥要求賞賜,大則驅逐、殺死藩帥,氣焰氣焰極度囂張。很不幸,魏博藩鎮的牙兵便是典型。

自田承嗣到羅紹威,牙兵世代相襲140餘年,視兵變為“過家家”,稍不如意便改易藩帥。到了羅紹威時代,牙兵驕橫跋扈的積習已久,藩帥儘管姑息遷就、疲於應付,天天拿錢供著他們,但依舊不能讓他們滿意。羅紹威心中的不滿日積月累,漸漸地便生起殺心。

唐朝愚蠢至極的軍閥,勾結對手消滅本方王牌軍,事後悔斷肝腸

魏博牙兵驕橫不法,讓歷任藩帥頭疼不已

可牙兵集團人數過萬、盤根錯節,若不引入強大的外援,僅憑羅紹威手下那點絕對可靠之人,根本沒辦法完成這無比艱鉅的任務。所以羅紹威思慮再三,決定跟朱溫聯手,裡應外合消滅牙兵。恰巧此時牙軍將領李公佺作亂,羅紹威便派親信向朱溫求救,而後者一向忌憚魏博牙軍的精悍,如今見羅紹威主動提出誅滅他們的計劃,高興得差點沒蹦起來。

可巧此時羅紹威的兒媳病死(羅紹威的兒媳是朱溫的幼女),朱溫便派部將馬嗣勳率千名精兵穿上奴僕的衣服,然後暗藏兵器,以“助葬”的名義進入魏州。馬嗣勳達到魏州後,羅紹威便命人暗中將兵器庫中的弓箭折斷、盔甲鑿穿,隨即聯手馬嗣勳對牙兵展開突襲。

牙兵苦於沒有可用的弓箭、甲冑,只能以血肉之軀對抗武裝到牙齒的對手,結果可想而知。就這樣,一夜之間,魏州城內的八千牙兵悉數被殺,時在天祐三年(906年)正月十六。

唐朝愚蠢至極的軍閥,勾結對手消滅本方王牌軍,事後悔斷肝腸

羅紹威求助朱溫誅滅牙兵,後者興奮至極

會全忠女適紹威子廷規者卒,全忠遣客將馬嗣勳實甲兵於橐中,選長直兵千人為擔夫,帥之入魏,詐雲會葬...庚午,紹威潛遣人入庫斷弓弦、甲襻。是夕,紹威帥其奴客數百,與嗣勳合擊牙軍。牙軍欲戰而弓甲皆不可用,遂闔營殪之,凡八千家,嬰孺無遺。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

嗣後,朱溫用時半年時間,又將其他各地的牙兵兩萬餘人悉數消滅。至此,為患百年的魏博牙兵消失。羅紹威雖然去除心腹大患,但魏博的實力自此大不如前,再無抗衡朱溫的實力,最終淪落為受其隨意驅使的附庸。

事後,羅紹威非常後悔,哀嘆著對身邊人講:“把魏博六州四十三縣的鐵聚集起來,也鑄不成這麼大的錯!”現在人們經常用的成語“鑄成大錯”,其典故便是源於此。

唐朝愚蠢至極的軍閥,勾結對手消滅本方王牌軍,事後悔斷肝腸

朱溫的精兵偷襲魏博牙兵,將他們全部斬殺

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引文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