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紅絲帶”掀起校園無償獻血“潮”

5月28日,2018年“創青春”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落下帷幕。吉首大學《“血緣”——白衣天使開啟的生命之門》項目從全省337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公益創業類銀獎。榮譽背後,是該校專注於校園無償獻血的“紅絲帶協會”拳拳愛心在傳遞。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兩年來,該校校園無償獻血量翻番,志願者隊伍達1500人,志願服務時長近萬小時,幫助眾多患者度過難關……

一條“紅絲帶”掀起校園無償獻血“潮”

紅絲帶協會部分成員合影。 劉玉梅/攝

兩年“紅”遍校園 校內獻血量翻倍

“獻血會不會傳染疾病?”“獻血會不會引發貧血?”兩年前,大一新生在課堂上的提問,讓吉首大學醫學院教師李輝很驚訝。他覺察到,學生們獻血意識不強,不僅在於醫學常識缺乏,更重要的是被社會上的一些不實猜測困擾。於是,為了引領醫學生的學習方向,形成健康的校園氛圍,同時提高校園內的無償獻血率,李輝帶著5名醫學生成立了吉首大學紅絲帶協會。

對於部分大學生對無償獻血存在的認識誤區,李輝說:“無償獻血只要把控好了衛生標準,並不會感染疾病,而且無償獻血可以激活造血系統。但是獻血有一定的條件,比如體重要達到100斤,每次獻血最多不超過400毫升,獻血間隔6個月以上。對於這些,我們在前期會對獻血者進行嚴格的篩選。”李輝介紹,通過無償獻血綠色通道,紅絲帶協會實現了獻血志願者血液去向明瞭,志願者能切實感受自己在獻血之後實現的自我價值。為了激勵志願者,該協會推出了積分累計制度,獻血毫升數可兌換相應積分,積分累計達到要求的志願者可獲得相應獎勵。此外,該協會還配備了專業營養師,可針對無償獻血志願者搭配個性化營養餐,同時獻血志願者在平臺有優先發布缺血信息的特權。

兩年來,協會組織的獻血知識推廣、獻血活動、防艾宣講等活動不計其數,掀起了一股校園獻血“潮流”。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有了很大提升,醫學知識普及率提升了45%~55%,學校獻血量顯著提升。吉首大學醫學院團總支常務副書記張程說:“在紅絲帶協會成立以前,我校兩年的獻血量為19.8萬毫升;協會成立之後,兩年的獻血量提升為35.8萬毫升,獻血量提升了近1倍。志願者人數從協會成立前的300多人發展到目前的1500多人,志願服務時長也從600多小時發展到接近1萬小時。”

自主開發小程序 搭生命“紅”橋

隨著無償獻血的志願者人數不斷壯大,紅絲帶協會建立起了血型數據庫。目前已經錄入了1500多人的血型,其中比較罕見的熊貓血有5例。

走出校園 形成可推廣的“紅”模式

無償獻血,常常被視為丈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尺,在高校同樣如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顯示,從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無償獻血制度以來,整整20年,中國無償獻血量僅為5~9.9‰,遠低於發達國家獻血率30‰的標準,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10‰也有一定差距。在湖南湘西地區,形勢更為嚴峻,獻血率僅為4.1‰。而在血源質量相對較高的高校,獻血率也時常不理想。

在吉首大學,無償獻血已蔚然成風,獻血隊伍不斷壯大,多次獻血者比比皆是。吉首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龍先瓊說:“紅絲帶協會最大特色在於服務社會,在關愛青年成長中發揮社團與學生的自主職能。兩年來,協會做的工作對激發廣大學生的獻血熱情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學校在經費、場地、師資等方面給與了很多支持,下一步準備將學生社團服務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參與到更多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同時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無償獻血模式。”

石慧萍也希望更多朝氣蓬勃的熱“血”青年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