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杯半價”,不可不知的祕密

“第二杯半价”,不可不知的秘密

“第二杯半價”的促銷手法,最熟悉的莫過於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品牌——與其他促銷手段相比,“第二杯半價”幾乎不會過時。今天,我們就來揭秘“第二杯半價”背後的商業邏輯。

“第二杯半价”,不可不知的秘密
1“效果”遞減,差別定價

之所以採取“第二杯半價”的策略,是因為喝飲料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感(邊際效果)逐漸減少。假設一個消費者的滿足感劃分為0-10分,喝第一杯飲料,可以從0到7分,喝第二杯飲料,能從7到9分;明顯喝第一杯飲料的時候,帶來的滿足感的提升大於第二杯飲料。

這樣,消費者是不會願意用第一杯的原價去買第二杯的,此時採用“第二杯半價”便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這就是經濟學中的“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現象。比如在很多超市,有會員卡的顧客和沒會員卡的顧客,購物的價格是不同的,這就是一種價格歧視,人們並不會覺得會員享受更低價格有什麼不公平。

“第二杯半價”其實作為一個營銷手段是是十分成功的,因為一方面它製造優惠噱頭,維護客戶關係,帶動額外消費;另一方面最大化的為商家創造了利潤。因此不要幻想在“第二杯半價”類型的營銷中佔到多少便宜,也不要去觀商家會不會吃虧。

2擊中人性,瞞準“二人行”

參照“第二杯半價”,我們可以思考,為什麼不是“第三杯半價”、“第四杯半價”、“第五杯半價”呢?

道理很簡單,一般兩人同行的情形(情侶或閨蜜)最為常見,口喝的時候,自然是同行的人一起消費。麥當勞正是看到了這種現象,所以這位一起同行的遊客就成了潛在的客戶,而“第二”就恰到好處的選擇了最多的那一部分人群。

“第二杯半价”,不可不知的秘密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人”是群居動物,最難忍受的就是孤單了,“二”這個詞就代表了陪伴,讓人感覺不孤單。這就是人的本性,一條優秀的廣告總能直擊人心最脆弱的一點。不知道小夥伴們看到這條廣告語的時候,是否會想“第二杯誰來陪我喝呢”,或者“要是誰和我一起,我就去買了”,這無疑給了人們很多的遐想空間。

3收益在前,成本在後

如果把“第二杯半價”改為“15.9元兩杯”,雖然表達的結果是一模一樣的,但銷售的效果會大相徑庭。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當聽到一個要計算的信息,人們的注意力會天然放在前面出現的信息上。

“第二杯半價”這句話,很好的避免了計算:“第二杯”是我們要得到的東西,“半價”是我們要付出的成本,先把收益放在前頭,天然吸引眼球,買買買的慾望油然而生;而“15.9元兩杯”很自然就讓人聚焦在錢上面。對於“暈數字“的人,別說購買衝動了,連計算的衝動都消失了。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