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第一招去高端場合 辦會展、搞論壇

明明是區塊鏈大會,火的卻是一票明星,甚至“大媽”和一些競猜遊戲,每個嘉賓彷彿都是省部級幹部一樣在那裡侃侃而談,而臺下的吃瓜群眾卻一臉懵逼,彷彿每個大會都要搞一下這種陣勢。

為何選擇在澳門?然而近幾年隨著各地的反腐等原因,澳門的博彩業收入不斷,目前已下降近40%,不時傳出產業轉型等呼聲。

在此之前,澳門就與區塊鏈結上姻緣。姻緣的結起,或許就從內地對數字貨幣的嚴監管開始的。2018年1月12日至13日,Finwise Summit 紛智區塊鏈峰會在中國澳門舉辦。而5個月之前,一場同樣名為Finwise Summit 紛智的全球區塊鏈峰會在上海浦東舉行。只不過舉辦當天峰會就被浦東市場監管部門突擊檢查,稱其為“疑似傳銷”。

隨著內地對數字貨幣的監管越發嚴厲,一些數字貨幣會議和項目紛紛出海,有的則轉移到香港、澳門等地。

今年3月7日,李笑來曾發文暢談2018年區塊鏈10大猜想時,其中一條猜想就是——澳門成為一個“異軍突起”的區塊鏈小中心。

而事實上,這次“世界區塊鏈大會”選擇在澳門舉辦,也正是考慮到適合談“敏感”話題。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第二招 找官方寫白皮書、區塊鏈行業標準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互聯網科技之後第五個最有潛力引發顛覆性革命的核心技術。在過去的一年中,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投資機構的熱烈追捧下,各個領域也紛紛行動起來,從上市公司到初創企業,從商業領袖到技術大咖,區塊鏈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迷人魅力吸引著投資者們紛紛投身這個神秘的技術領域。

最典型的怕是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工信部電子四院)和工信部電子一院,不知道為何官方如此熱衷搞區塊鏈會議和各種白皮書,當然這裡面會涉及到很多企業和做共同參與標準制定和建立,還有白皮書的編寫。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韭菜可能就不知所云,反正那些白皮書和行業標準我也看不懂,然後就盲目跟風加入所謂區塊鏈風口的“炒幣大軍”然後被割的血本無回。

工信部《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鏈條已經初步形成。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達456家,從上游的硬件製造、平臺服務、安全服務,到下游的產業技術應用服務,到保障產業發展的行業投融資、媒體、人才服務,各領域的公司已經基本完備。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從公司的地域分佈狀況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依然是區塊鏈創業的集中地,四地合計佔比超80%。除此以外,中國區塊鏈創業活躍度前十名的省份(含特別行政區)還包括香港、江蘇、四川、福建、湖北、重慶。

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HAS2018)期間,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在雲專場發佈《華為區塊鏈白皮書》。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華為能力開放白皮書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該白皮書系統的介紹了區塊鏈的興起、核心技術及原理機制、國內外產業發展現狀和典型應用場景,總結了華為歷年來在區塊鏈上的研究成果,對華為雲區塊鏈服務BCS進行了詳細介紹。《華為區塊鏈白皮書》的發佈,對加快區塊鏈技術的快速落地,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有著積極的助力作用。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提早佈局“超級賬本” 積極貢獻技術

其實,華為在區塊鏈領域早有佈局,早在2016年,華為就開始積極參與Linux基金會下的Hyperledger(又稱“超級賬本”)項目,該項目是區塊鏈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開源項目,並在兩個熱度最高的子項目Fabric和STL中持續做出技術和代碼貢獻,同時被社區授予Maintainer職位,也是兩個項目中唯一來自亞洲的Maintainer。

在Hyperledger的Fabric項目中,華為對Chaincode升級等多項功能特性進行了開發和修改,獲得社區一致認可並予以採納。Hyperledger成立中國區技術工作組,華為獲得工作組主席職位,並幫助促進全球Hyperledger社區與中國本地技術團隊之間的合作,為區塊鏈開源社區在中國的發展和技術推廣做出積極貢獻。

第四招 請名人明星站臺,為自己的打call

比如世界區塊鏈大會現場鄧紫棋是演唱了《泡沫》和《喜歡你》。除了鄧紫棋,還有蔡健雅、周傳雄、金志文、女子十二樂坊等明星也齊聚澳門。而曾經因為一句“100塊都不給我”而爆火網絡的小哥哥也以超短褲+土豪金鞋的打扮現身大會,身旁還有一位白色大衣配粉紅長靴的小小哥哥陪同,造型簡直清奇。“區塊鏈大媽”成熱搜中國的大媽幾乎成了經濟的風向標了,入場黃金,說明黃金正在被熱炒;入場股市,說明股市要走入熊市;如今區塊鏈領域,大媽們也來了。這是一張網傳的世界區塊鏈大會圖片。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圖片中多位身著豔麗服裝的大媽站在“世界區塊鏈大會”的LOGO牆邊,擺著Pose合影留念。在這場號稱萬人的世界區塊鏈峰會上,活躍的“大媽”們無疑成為最搶眼的景色。儘管大會聲稱受邀參與會議的有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區塊鏈國際組織負責人、行業領軍人物、名人、專家學者、技術極客、關聯媒體等等,但著裝豔麗的大媽明顯蓋過了大咖們的風頭。在多個區塊鏈社群裡,“大媽”成為此次峰會討論的焦點之一,“大媽的紅絲巾,終於飄進了區塊鏈會場”“大媽表示,火得太突然有點不適應”,甚至連幣圈大媽的表情包都出現了。甚至在微博熱搜榜,“區塊鏈大媽”成為排名41的新晉熱搜,當然我們的中國大媽本身就是自帶熱點的明星。區塊鏈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已經分不清是區塊鏈捧紅了大媽,還是大媽捧紅了區塊鏈。只覺得,一片片綠油油的韭菜,從大媽腳下的土地裡生長出來……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軟件行業的開源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開源社區、企業、院校、科研機構、用戶相互之間的良性溝通、共享與協作氛圍,並逐漸延伸至其他行業,成為互聯網經濟、開源經濟、分享經濟、智能製造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的技術基石。

開源社區一般由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所組成,根據相應的開源軟件許可證協議公佈軟件源代碼,由於開放源碼主要被散佈在全世界的編程者所開發,開源社區就成了他們溝通交流的必要途徑。以Github社區為例,大批周邊擴展服務被建立起來,構成了一個極具活力的生態圈,開發技術人員不僅可在Github上參與開源項目,更可建立社交圈子,促成開放的分佈式協作模式。開源社區的最主要特徵是:團隊協作、個體平等、主動貢獻,這也是開源精神的主要內涵。開源社區具備很強的利他主義(Altruism)精神,參與到開源軟件開發並把源代碼開放給大家共享的開源社區成員,一般稱之為貢獻者(Contributor)。貢獻者通過參與開源社區的開發,一方面得到了鍛鍊成長的機會,也有助於解決自身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開源項目也有機會產生較大的商業價值,而商業化進程中就又需要這些貢獻者擔任顧問以推進技術落地。

五招幫你搞定區塊鏈創業

開源的本質是共享技術,而“技術”是生產資料的組成部分(擁有技術的科學家、工程師們可以看成是技術的載體),因此開源的社會意義實際上是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共享。開源的商業意義則在於,通過共享技術、推廣技術標準從而打造了一個多方利益共同體,利益相關者的數量對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至關重要,體系內部的分工環節越多越細,說明系統內部的利益主體就越多,從而這套生態系統的市場佔有率可能就越大,在與其他閉源的技術競爭的時候就越有力量。

從安全的角度,開源技術也絲毫並不遜於閉源技術,甚至更有優勢。開源軟件的代碼可以被任何人閱讀,也有可能被黑客關注,分析可能存在的漏洞並進行利用,但在軟件行業的經驗教訓中,開源軟件的漏洞遠遠少於閉源軟件,因開源軟件的代碼可以被全行業審計,被不同的開發者修訂和安全加固,在安全方面的風險會大大降低。舉例而言,閉源的Windows系統與開源的Linux系統相比,公認都是Linux系統更勝一籌,正是因為Linux系統的源代碼公開、有源源不斷的開發者加入對其優化,才使它的漏洞儘早被發現,避免遭受攻擊。此外,開源軟件本身一般不包括業務邏輯,不會影響到業務合規、資金安全和用戶數據隱私等問題。

近年來,以多方參與、共享資源、智能協同、價值整合、模式透明等為主要特徵的“分佈式商業”模式開始崛起,典型的應用場景有:以產業機構為合作主體的分佈式能源、分佈式電商、共享汽車等;以金融機構為合作主體的銀銀、銀證、銀保、證保合作業務等;以個人為合作主體的共享租房、共享租車、任務眾包等。分佈式商業提倡“專業分工”和“價值連接”,通過預先設定透明的價值交換或合作規則,使得分工及集群后的新商業模式產生強大力量,與傳統單一中心化實體主導的商業模式相比有顯著優越性。相對應的,為了實現分佈式商業的共享與透明規則,以開源為主要特徵的分佈式技術也得以發揮最大優勢,多參與者對等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商業模式,呼喚多中心、去中介的思維模式與技術架構。

在此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分佈式賬本技術及其相關的分佈式一致性算法等成為了前沿科技的核心代表。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是一種在對等網絡環境下,通過透明和可信規則,構建不可偽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塊鏈式數據結構,從而實現和管理可信數據的產生、存取和使用的技術。與基於單一信用背書實體的傳統信任機制不同,區塊鏈的信任機制是多個參與方對透明和可信規則的共同信任、對客觀信息技術的信任。為了增加信任與充分透明,減少甚至完全剔除人的干預,大部分的區塊鏈技術平臺皆以開源社區的形式存在。

根據所支持商業場景的不同,區塊鏈的治理模式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三種。以最先發掘出區塊鏈技術價值的金融行業為例,因金融機構注重多層次的對等合作,且業務往往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動,有強監管、嚴合規、高安全的行業特殊要求,無論是僅由單個實體控制的私有鏈,抑或是任意節點均可接入的公有鏈,都難以滿足要求,因此金融業往往將通用的分佈式技術與身份認證、權限管理、隱私保護、反洗錢反欺詐支持、監管審計支持等模塊相結合,並通過組建聯盟的形式探索聯盟鏈的技術路線。

在2016-2017兩年中,各類區塊鏈聯盟紛紛組建成立,各類區塊鏈技術開源社區也如春筍般快速湧現。

最早的區塊鏈開源社區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框架採用C++語言開發,共識算法採用POW算法,通過工作量(挖礦)證明獲得記賬權,容錯率為50%,實現全網記賬。其缺點也較明顯,包括公網性能較低、耗費算力、難以在此之上構建應用等。比特幣的繼任者是以太坊社區。以太坊是一個圖靈完備的平臺,可採用多種編程語言實現協議,基於以太坊平臺之上的智能合約是以太坊得以出類拔萃的關鍵。智能合約方便用戶搭建各種千變萬化的DApp應用,使得區塊鏈開發人員的門檻大大降低,以太坊生態系統也正在高速地成長著。

不過,以太坊比特幣等公有鏈技術,最大的痛點是對算力要求極高,難以被大規模的商業模式採用。因此,IBM等機構建立了HyperLedger開源社區,探索以聯盟鏈的形式將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中落地,也讓區塊鏈技術演化成一種普適性的底層基礎設施技術。該社區在2017年推出Fabric1.0區塊鏈底層技術,部署方式可傳統可docker化,共識算法實現插件化,支持用Go和JavaScript等開發智能合約,尤以企業級的安全機制和CA機制為特色。

國內方面,工信部下屬的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髮起成立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繼發佈《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及《區塊鏈參考架構》標準後,其開源社區亦已低調上線。目前在社區內的區塊鏈開源項目已達40多個。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軟件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周平亦指出:“中國建區塊鏈的開源社區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第一,我們的技術儲備到了一個階段;第二,我們市場到了這個階段;第三,我們的業務也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應依據標準建立開源社區,在開始的時候就把標準和開源有效地結合。”相信在可預見的將來,開源精神將與區塊鏈技術和分佈式商業模式觸碰出更多的火花,掀起一場場技術與商業的變革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