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城市容顏 提振寬城高質量發展精氣神

良好的城市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城市環境與經濟發展更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為切實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今年以來,寬城區市容環衛局全面開展除塵降塵工作,治理城區環境衛生,提高街路路面潔淨度,消除大氣汙染源,給市民出行營造空氣清新的環境。

“以克論淨”打造整潔寬城

寬城區把“以克論淨”街路的作業質量作為機械化作業街路的品牌,把重點放在兩個“淨”上:在刷洗作業時如何能清理“淨”;在刷洗作業後如何能保持“淨”。

為達到“淨”的要求,寬城區市容環衛局採取多種車型編組作業方式,對“以克論淨”街路實行人工輔掃、小型機械輔助,大型機械清理、沖刷、洗掃、收水的作業流程。在原有臺北大街快速路、亞泰大街快速路、人民大街、新發路、鐵北二路的基礎上,新增北京大街、上海路、凱旋路、青年路、勝利大街、北亞泰大街、臺北大街、東榮大路8條試點街路。增加便攜式取樣儀、電子天平秤、不鏽鋼密封測量容器等檢測儀器和設備,每天對試點街路進行含塵量檢測。試點街路實行“機洗、機掃、機保、電瓶車、人工巡保”的作業模式,通過日常清掃保潔、集中組合清洗等方式,提高路面潔淨度,降低路面揚塵。

“機械+人工”精細化除塵降塵

進一步提高城市保潔機械化作業能力和精細化清掃保潔水平,寬城區市容環衛局擴大機械化清掃除塵和洗掃作業面,增加重點街路、工程周邊街路及重點部位高壓沖洗和灑水降塵頻次,有效防止揚塵汙染。

全力做好日常道路路面的組合清洗工作,對城區58條主次街路每天開展洗掃除塵作業,每週開展一遍循環沖洗作業,快速路擋牆每週清洗兩次,交通隔離欄每週清洗3次,利用人行步道沖洗車循環沖洗人行步道和靜態停車位。洗掃除塵作業實行三班倒,夜間作業17時至次日6時;白天作業7時至16時30分。雨季採取“前滾刷後洗掃”的作業模式,利用降雨對街路進行洗掃除塵作業。安排保潔員對主要街路、商圈開展“夜保”作業,對長春站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迴保潔。

全面加強揚塵治理

展現寬城靚麗形象

寬城區市容環衛局從防治工程揚塵汙染、嚴控物料運輸揚塵汙染、加強裸露地面揚塵防治三個方面著手,全面加強揚塵治理。

加強對建築工程和線路管道、道路橋樑、建(構)築物拆除等施工現場監管,對施工現場出入口未進行硬化的及時督促其進行硬化,並規範設置和使用車輛沖洗等設施。要求城市渣土運輸車輛實現密閉運輸,加強對砂石、建築垃圾、工程渣土等物料運輸規範化管理。開展全天候執法巡查,嚴厲查處工程運輸車輛未密閉運輸、甩泥帶土、沿途撒落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積極組織保潔人員加強街路巡視,發現亂倒亂卸行為立即上報,由執法人員及時處理。建立健全居民裝修垃圾清理及監管制度,完善居民裝修垃圾清理隊伍,設專人負責統籌調度,配備裝卸工人12名,剷車8臺、自卸車14臺,各保潔分隊長、保潔員為信息員,發現一處,上報一處,清理一處,力爭達到城區建築裝修垃圾日產日清。

為全面提高建成區機械化清掃率,今年,寬城區市容環衛局積極申請市財政加大資金投入,購置道路清掃、清洗設備,目前,建成區機械化清掃率已由2017年的73%提高至85%,切實提高了環衛保潔的質量和效率。

市容環境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標尺”;市容環境更是體現城市形象的閃亮“名片”,以及吸引投資、促進發展的有效“磁場”。寬城區將採取規範化、精細化、常態化的工作模式,深入研究加強日常管理的辦法和對策,使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得到全面躍升。

“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寬城區已將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納入常態化管理,告別舊貌,新顏將還原城市的璀璨與繁華。 (長春日報 李秀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