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何長住在儲秀宮?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把持著晚清政局幾十年,可以說大清國命運全攥在她手裡,但是她不去住別的大宮殿,而是一直住在儲秀宮,這其中是含著慈禧很重的心機的。

慈禧太后為何長住在儲秀宮?

因為慈禧最開始只是一個嬪,咸豐帝只寵幸了她很短的一段時間,直到生了兒子後,她才上升為妃。後來咸豐帝在熱河駕崩,她兒子繼位,為同治帝,慈禧這才得到和東太后慈安同等的地位。她發動“辛酉政變”,把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利奪走,染護獨攬大權,垂簾聽政。雖然後來她有了更為尊貴好聽的稱號,但她心裡明白,自己最能拿得出手的本錢,就是給咸豐帝生了個兒子,繼承了大統,而這個兒子是在儲秀宮後殿生的。那是她的通天金字招牌,是抓權的真正政治資本,住在儲秀宮是為了做給大臣們看的。一者,可以表示對先帝咸豐的眷戀,念念不忘先皇帝對自己的雨露之恩,以顯示自身的美德;二者,自己對同治帝有養育之苦,以顯示自己的功勞。這樣一來,一手就抓住兩個皇帝,對內可以折服六宮,對外可以號召臣下,使人們都對她心服。出於這幾種政治上的考慮,所以她樂於住在儲蓄宮。

不過,晚年她也住過樂壽堂,因為那是乾隆以前當太上皇時候住的,她處處自比乾隆,加上她此時的位置已經是根深蒂固,無人可以撼動了,所以就在此短暫住過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