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碎銀”,碎銀就是指散碎、分量大小不一的銀子,和成綻的質量大小相同的銀子完全不同。

古人在正常的商品交易中,大多是用銅錢,高消費、大面額交易才會用銀子。但是大塊的銀綻待在身上又沉又不方便,如果再一不小心磕壞了邊邊角角,那好幾天的生活費就泡湯了。這時候,碎銀就誕生了!隨身攜帶一些細小、輕便的碎銀,豈不是很方便?那麼,碎銀是怎麼來的呢?一種方法是將一塊完整的銀綻剪碎成一小塊一小塊地用,或者是直接將整銀子掐碎,或在敲掉一塊邊邊角角。

如果是在一些小店鋪、集市上買東西,一般都是用銅錢,用銀子賣家也沒法找錢,除非你不要找零~一般需要用銀子的地方,都是比較高級的,比如茶館、酒樓之類的。

那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碎銀子是怎麼用的呢?如何知道是重幾兩呢?

這種銀子使用起來確實不方便,因為沒有固定面值,所以使用的時候需要用專門的秤來稱重,和藥房裡用來稱藥的秤差不多。由於在市面上流通的碎銀成色不一,有好有壞,所以在兌換的時候要根據成色逐一換算。如果信不過,可以找公估局進行鑑定。所以A地的商人如果到B地進行交易,直接用A地的銀子是不行的、不合法的,需要到商會兌換成B地通用的銀子,或者將銀子重新加工,鑄造成B地當地的銀子式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