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上写作

他们在岛屿上写作

图片来自网络

童年时期,最熟悉的歌是《爱拼才会赢》、《世界第一等》,最喜欢看的综艺是《猪哥亮大歌厅》、《梅花三姐妹》,最经常做的是跟着爸妈看《意难忘》、《青龙好汉》,陪着太奶奶和奶奶看《陈三五娘》、《乞丐和状元》。

第一次接触台湾人,是姑丈工作时认识的一位大叔。十几年过去了,还记得他那儒雅的绅士形象,记着他在提到台湾人可以过来大陆,而大陆人却到不了台湾时忧愁的神情。当时的我不知道他口中那神秘的地方在哪儿,再长大一些才渐渐明白,那个和我们一样讲着闽南语,祭拜着相同神明,彼此相知却难以相见的地方,是大陆的永远的牵绊。

再后来,出了两岸通行政策,老师说台湾是“离家出走的任性小孩”。

《他们在岛屿上写作》,一辑关于20世纪从大陆前往台湾定居的文人墨客的纪录片,他们对大陆对家乡都有着深厚情感。

余光中——《逍遥游》

他们在岛屿上写作

图片来自网络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群台湾大学的学生朗读着余老的《乡愁》,旁白讲道,余先生的《乡愁》写的好,却已然成为了历史的绝响,这个时代的台湾人再也没有了“中国情怀”,他们感受不到《乡愁》,更再也写不出“乡愁”。

80多分钟的片子,让人爱上这个80多岁的老头儿。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虑;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

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我们不断地在寻找,找不到答案时充满困惑,而当找到答案之后才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

余老的诗歌接地气,让人读了倍感亲切,在浩浩荡荡的文学潮流之中仍能坚持他自己的写作风格,是其自信之所在。80多岁的余光中,是个活脱脱的老顽童,两岸施行的“三通”政策解了他的“乡愁”,于是他携妻子过上了“逍遥游”的生活。

周梦蝶——《化城再来人》

他们在岛屿上写作

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余光中再看周梦蝶时,会发现他们两人截然不同。余光中是“入世”的诗人,而在周梦蝶的世界里,他独爱诗,有种和诗歌融为一体的超然脱俗之气。

周梦蝶是一位悲情论调的主儿, 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修行,写诗,低调,朴素,清贫,孤独。他的精神世界,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不接受别人的救济,不吃山珍海味,在街道上摆书摊。自诩是孤独国的国主,为了写诗远离入世的幸福。

喜欢他对三毛的评价,他说三毛是一个需要别人掌声的女人。吃需要别人的掌声,爱需要别人的掌声,穿需要别人的掌声,写作需要别人的掌声,活着更需要别人掌声。

他写道:不敢回头,不敢哭、也不敢笑,生怕自己成为江河。

他对生活的感受是那么的细腻入微,字里行间表现出了诗人的敏感的心理,他看到生活太多的苦和悲,经历太多的无奈,因为无法避免,所以选择淡然。化城再来人,可成佛却不成活,他选择继续幻化成人度化众生。

庄周梦蝶,破茧成蝶。

林海音——《两地》


他们在岛屿上写作

图片来自网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林先生是一位跨越海峡两岸的人,台湾是她的故乡,长平是她成长的地方。她时隔多年回到北京,故地重游寻找童年的记忆,和老友相聚的片段着实让人感动。

在台湾政治文化动乱时期,她顶着高压,为了提纯台湾的文坛生态不懈努力;她慧眼识英才,是当今台湾多位诗人的伯乐,在台湾文坛享有极高的荣誉。

“北平城南的英子,到了台北城南,成为文坛不可或缺的林先生。”

被台湾厚重的文学力量所折服,小小岛屿承载着两岸人的温情。

在这个娱乐至死,文化式微的浮躁时代,片段式阅读深得人心。曾经在面试时遇到一位互联网行业的经理,他说:现在的社会人谁还看长文,那些没有“商业价值”的东西早已不再适合这个社会。所以为了吸引观众,我们需要那种简单有力的“爆文”

因为文字的力量再也唤不醒沉睡的人,作家们索性选择顺应历史的潮流,告诉大家睡觉多么的有益身心健康。

可叹,可悲,却也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