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windows的年代如何打印文件?


這個問題不大對,打印文件的設備演化與 Windows 並無直接關係。

在 DOS 的年代,最常用的打印機是 dot matrix printer,像這個樣子:

這種打印機也叫做 line printer,因為是一行一行印的,噪音很大,印得很慢,好處是打印成本非常低。

經常覺得 DOS 比較直接,一條指令一個動作,非常清楚,反而 Windows 太複雜,永遠不知道現成的東西里面有什麼,出問題的時候難以 debug。

也因為如此,Linux 也有一定的市場,Linux 有 Windows 的強大威力,有Android和 Mac OS 的簡潔和快速,有 DOS 的深入能力,其實Android, Mac OS, 和 Linux 都是源自 UNIX 的。


mimidustie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明白什麼叫“打印”。“打”就是打字,“印”就是印刷。所以,在有打字機之前,只有印刷,沒有打字。打字機可不是打印機。世界上第一臺打字機是一個叫佩萊里尼的意大利人在1808年給他的盲人女友製造的,讓他的女友用打字機給他寫情書的。後來,這臺打字機失傳了,但他的女友用這臺打字機打下來的信件卻保存下來了,現在成了寶貝,保存在博物館裡。

上圖:老式西文打字機

直到19世紀二十年代末,打字機才成為歐美各國辦公室的標準配置。打字機雖然方便,但是,它也有不方便之處,比方說字體、字號、字的顏色都不能變。

打字機發展了100多年,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佬發明了電子打字機,也叫文字處理機,不但能打字,還能存儲,這當然要得益於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了。1982年,美國人約翰·沃特夫婦發明了打印機。這時人們才有了“打印”的概念。

上圖:機光打印機

我們現在說起某項事業,往往會說“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機械打字機在中國的發展,卻只能說“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沒有的”。中文打字機極其笨拙,因為英文打字機上的字模非常好做,26個字母,10個數字,再來上幾個標點符號,齊活。中文就不行了,光常用字就約2000個,這字模既不好做,也不好安排。操作起來,得經過專門訓練。據說民國時買一臺打字機便宜,顧一個打字員可是貴極了。直到電子計算機技術引入,王永民先生髮明瞭五筆字型,漢字進入計算機的難題才算真正解決。將打印機連上電腦,漢字打印終於擺脫了機械打字機的束縛,打字和打印速度都實現了大步的跨越。北京大學王選院士發明了激光照排技術,漢字的打印、排版和印刷才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那時,還沒有Windows還沒出現呢。所以,打印這個事與Windows沒有直接關係。

上圖:機械中文打字機


松濤盛語

從廣義的範圍來說打印的歷史從:

“人工抄寫”到“雕版印刷”到“打字機”到“打印機”到“激光打印機”

一路發展。

人工印刷就不去說了,活字印刷術,讓印刷的成本大幅下降,印刷的效率大幅提高,記得以前看西方時的時候,一個人如果擁有一本聖經,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書是最貴的事物之一。

後來的產物就是打字機,一行一行的一個一個字打上去,當然這是26個字母的打印機,也只能打這些英文字母。

現在再來看這些打印機,感覺真的是巧奪天工,這些零件及其精妙,可以說,現在如果你擁有一臺這樣的打印機,而且是古董的話,價值不菲!

後來使用打印比較多的報社一類的機構使用的都是活動鉛字印刷術,再後來就是有電腦之後,使用電腦排版,沒有windows之前,也是有系統的,好像是Dos系統。


卡牌管家

之前有個東西加打字機,沒有屏幕,不能編劇,打錯了直接廢啦


暑假放假通知

沒買電腦的時候,有四通打字機,基本原理和電腦一樣,用3.5英寸軟盤啟動,一個20多釐米X5釐米左右的窗口,只顯示大小一樣的文字,能排版,排完版以後,屏幕上看到的文字還是大小一樣。買電腦以後,DOS系統下有WORD STAR ,WPS,CCED,都能排版,能預覽查看排版以後的效果。


工正噴繪技術負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