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奧運會很多國家都不願意辦,而足球世界盃都搶著辦?

近水樓臺_

奧運會和世界盃都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體育賽事,之所以奧運會大家現在都不願意辦,而世界盃的主辦權卻競爭激烈,主要還是經濟利益所致。新世紀以來的歷屆奧運會幾乎都是賠本買賣,而世界盃卻一直收益頗豐。在全球經濟形勢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大家當然不願意燒錢去辦奧運會,更願意去追逐國際影響力同樣巨大的世界盃。



世界盃經濟效益遠超奧運會

新世紀以來的歷屆奧運會都嚴重超支,可能給舉辦城市創造了巨大的潛在經濟利益,但是當期收支無一不是鉅虧。2016年裡約奧運會,當時巴西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衝擊,最後不得不通過全民募捐解決經費缺口。巴西的例子給發展中國家和國際奧委會都敲響了警鐘,此後確定的2024、2028年奧運會只敢選在發達國家舉辦

奧運會僅賽事舉辦費用就需要50-100億美元,如果算上各類基礎設施投資,沒有100億美元根本辦不下來。而發達國家在經費控制上更加嚴格,如果不是申辦城市和所在國經濟狀況良好,也不敢輕易提出申辦。這就造成了只有巴黎、洛杉磯這樣的世界一線城市才有可能去申辦奧運會,奧運會申辦遇冷也就成了必然現象。


與奧運會不同,舉辦世界盃幾乎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近幾屆世界盃幾乎都有超過1:2的投入產出比。即便是發展中國家的南非和巴西也在舉辦世界盃中賺得盆滿缽滿。雖然本屆俄羅斯世界盃淨投入140億美元,被稱為史上最燒錢的世界盃,但是辦賽直接收入也將超過61億美元,十年內給俄羅斯帶來的各項收入總和將超過300億美元,依然穩賺不賠。

奧運會投入巨大、效率很差

奧運會28個大項,上百個小項,至少需要30多個場館。但是一個城市對於體育項目的愛好是有限的,絕大多數場館賽後都面臨無法有效利用甚至廢棄的問題。這種巨大的浪費,也使得奧運會在各國民眾心目中的口碑較差。

(廢棄的體育場館)

而世界盃分佈的12個城市,舉辦擴軍後的世界盃也分佈在16個城市舉辦,每個城市建設一個專用足球場或是大型田徑場,對於每個城市的負擔並不大,而且完全沒有賽後利用問題。更何況發達國家的絕大多數城市都有符合標準的足球場,只需要進行一定的維護和升級,即可投入世界盃賽事的舉辦,花費非常小。


奧運會和世界盃的申辦過程中遭遇的不同待遇,是奧運會自身存在的嚴重問題導致的。如果奧運會不抓緊進行改革,依然維持如此龐大的規模的話,將來這一體育賽事很有可能會被歷史淘汰。


衝擊時評

錢!都是讓錢鬧的,奧運會誰辦誰虧,而且是血虧!世界盃誰辦誰賺,而且是大賺!誰願意費力不討好乾賠錢的買賣呢?


奧運會接待困難,安保費用多

世界盃有32支球隊,每支球隊有23名球員,就算加上工作人員、隊醫、教練組等人員,也不會超過50人。

32支球隊加起來也就1500人,東道主接待和安保、後勤都簡單的多。

而奧運會參賽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多達上萬人,對於東道主來說,壓力大的多,安保費用也要多很多。

奧運會項目多,修建比賽場館耗資巨大

奧運會有大小項300多個比賽項目,需要修建太多比賽場館,主辦奧運會的國家大部分費用都用在修建比賽場館,但一旦奧運會結束,這些場館的後期維護還需要大量費用,有的國家在奧運會結束後乾脆一拆了事。

世界盃的比賽場地,分散在十多個城市中,世界盃結束後仍然可以使用。

奧運會項目太雜,不利於粉絲觀看

比如你是女排、乒乓球、跳水、體操、籃球、足球愛好者,那麼很可能你喜歡的球隊或者運動員在同一天比賽,而你分身無術,卻只能觀看一個項目的比賽,這樣就使得一些比賽上座率不高,也影響贊助商熱情。

世界盃都是精準粉絲,比如你喜歡巴西隊,巴西隊比賽當天,巴西球迷和對手球迷就可以坐滿體育場,而其他國家的比賽,也同樣如此,因此贊助商也熱情,願意投入贊助。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世界盃越辦越好,奧運會越辦越爛

每屆奧運會都是醜聞不斷,不公正的現象屢屢發生,奧委會並沒有採取多少有利措施避免醜聞。

而世界盃卻是越辦越好,本屆世界盃又引進了視頻裁判技術,無論效果如何,起碼國際足聯希望有個公平的環境公正的比賽。

所以,雖然是同樣四年一屆的大型賽事,奧運會已經呈現頹勢,世界盃卻越來越紅也就不奇怪了。


逸飛嶺伯爵

最近2018年世界盃在朋友圈不斷被刷屏,似乎小夥伴們今年夏天的熱情全部被帶動起來,這場盛會似乎足以和同樣四年一屆的奧運會相媲美了。但是真的比較起來,似乎奧運會可能並沒有世界盃這麼受歡迎。

2024年的奧運會和2028年的奧運會都無城市競選,國際奧委會沒有辦法,只有將這兩屆奧運會唯一的兩個申辦城市巴黎和洛杉磯叫到一塊,乾脆讓他們各自認領一屆奧運會舉辦權,就這樣兩個城市沒有一個競爭對手,巴黎獲得2024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洛杉磯獲得2028年的奧運會舉辦權。

但是世界盃各個國家可都是爭著搶著舉辦呢,就拿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來看,就有將近八個國家競選,荷蘭、比利時、墨西哥、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都是爭著搶著舉辦。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也聯合申請舉辦世界盃。

造成這一熱一冷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錢。世界盃的賺錢能力可絕非奧運會能相比的。法國舉辦世界盃直接拉動GDP增長4%,日韓舉辦世界盃韓國經濟增長3%;巴西世界盃為巴西帶來了140多億美元的經濟增長。但是奧運會就比較困難了,雅典奧運會總支出100多億歐元,超過了自己的預算,當即造成國家財政赤字;巴西舉辦奧運會,花費了40多億美元,直到今天還揹負4000多萬美元外債。

還有就是收視率,收視率意味著廣告收入,世界盃的收視率是奧運會的一倍左右,同時觀眾的入場率世界盃幾乎是常常爆滿,而奧運會的一些冷門項目觀眾甚少。

儘管奧運會和世界盃存在著種種差異,但是他們都對舉辦國和舉辦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他們也都對世界文化的傳承和擴散有著積極的不可磨滅的左右。


環球網

目前世界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目光,有多少人不遠萬里也要去俄羅斯給自己喜歡的球隊的加油助威,而對於世界盃的主辦權更是競爭理解,想要舉辦世界盃非常難。而比世界盃規模更大的賽事奧運會就冷淡多了,很多國家明確表示不想辦奧運會,這是為什麼呢?


奧運會遭到冷遇的原因。

奧運會曾經也是各國的寵兒,當年中國為了能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權真是用盡了全力,當薩馬蘭奇在2001年宣佈北京成功的時候幾乎全部中國人民的沸騰了,可是如今卻遭到冷遇,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兩點。

第一,辦奧運會已經成為賠錢的事。洛杉磯因為舉辦1984年奧運會而賺的盆滿缽滿,韓國因為舉辦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而促進了國民經濟,甚至幫助韓國度過了經濟困難時期。可是如今不同了,現在奧運會的項目越來越多,需要的場館越來越多,而有的項目根本就沒有觀眾,而對於傳統的受人歡迎的項目也失去了吸引力,比如奧運會上的足球一直就比較尷尬,以前還有人關注,現在看的人都沒有了。這就導致了辦奧運會的成本越來越高,而收入越來越少,所以就賠錢了。而奧運會之後的場館怎麼辦?有的城市比較小,要那麼多比賽場地一點用都沒有,拆了可以,不拆有佔用這空間,所以各國政府也很頭疼。



第二,奧運會的影響力在下降。之前舉辦奧運會還有重要原因就是展示國家的強大實力及魅力。比如中國通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向世界展示了大國風采,世界人民更瞭解了中國。這一點比掙多少錢更加重要。可是現在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網絡越來越發達,不用通過重大活動別的國家也能瞭解你。以前運動可以進行外交,比如乒乓外交,排球外交。現在視頻通話有時候都可以外交了。奧運會也是輸給了這個變化太快的時代。

世界盃為何如此受歡迎?

第一,舉辦世界盃成本低,還可以掙非常多的錢。一些足球場地比較好的國家甚至連場地費都省了,而大部分城市也只需要改善場地,增加觀眾席,進行一些擴建和基礎設施建設就可以辦世界盃了。這個成本比較低。而世界盃是全世界最火爆的項目,可以吸引億萬球迷來關注,可以有門票收入,吃飯和住宿收入,世界盃周邊收入,以及電視轉播收入等等。總之只要舉辦世界盃就意味著掙錢。



第二,可以給弱隊參加世界盃的機會,可以給強隊提高成績,這對於本國足球的發展有太大的好處。東道主球隊可以直接參加世界盃,所以中國隊想要再次參加世界盃最好的方法就是舉辦世界盃,而裁判優勢,主場優勢等優勢又可以讓東道主球隊取得好成績,比如2002年世界盃韓國進了四強,這是與它的實力不匹配的。


希望中國能夠儘快的舉辦世界盃,這樣不僅可以讓國足有參加世界盃的機會,也可以促進中國的足球發展,實在是一件好事。


銳理體育觀

奧運會和世界盃是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兩項全球性體育賽事,能夠舉辦這兩項賽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反映,對於提升國際影響力,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國民體育水平作用都很明顯。但隨著世界的發展,奧運會很多國家不願意辦,但世界盃卻熱度不減。


作為綜合性的體育盛會,奧運會雖然影響力更大,但成本更高


世界盃可以帶來幾乎穩賺不賠的收益,而且影響力也不亞於奧運會

相對於奧運會,舉辦世界盃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一是舉辦世界盃不需要修建奧運村或者眾多不同的體育場館,只要把足球場及附近的基礎設施修建或改造一下就可以了,成本遠低於奧運會。二是足球是當今世界第一體育運動,市場化程度和商業價值都很高,經濟收益很大,國際足聯的分成也很豐厚。對經濟同樣有拉動作用:

一項研究發現,世界盃舉辦當年主辦國股市平均回報率為14.9%,而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的回報率僅為2%。到目前為止,俄羅斯股市上漲3%左右,而MSCI指數上漲1.6%。三是世界盃可以在很多城市舉辦,而不像奧運會幾乎只有主辦城市通吃所有收益,世界盃的輻射效應更加明顯。四是世界盃的影響力巨大,而世界盃擴軍到48支以後,從各大洲的預選賽到最後的決算階段比賽,影響力也不亞於奧運會。如2014年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德國對陣阿根廷就吸引了全球大約10億名觀眾;2014年巴西世界盃有32億觀眾觀看,也不比2016年的巴西奧運會34億觀眾少多少。


總的來說,世界盃的各項投入要比舉辦奧運會要少得多,門檻要低一些,但收益卻很大,對於一些中小國家而言更有吸引力。我國已經成功地舉辦奧運會,經濟學上有個術語叫“邊際效用遞減”,在申辦奧運會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下,申辦世界盃宜是下一步的選擇。


大笨蛋6703

利益決定!簡單一算就明白。世界盃是幾個城市,甚至幾個國家辦一足球賽事,投資少見效快。奧運會大都由一個城市主辦,幾乎囊括所有體育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建設場館、酒店、運動員村、交通等基礎設施,而且不像世界盃能場場爆滿,很多的冷門項目,和許多項目的預賽,上座率很低。奧運結束後,太多閒置的體育場館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太多的酒店也嚴重影響入住率。舉辦奧運會,賺錢很難,後遺症很多,財力跟不上的,消費市場不夠大的,無力舉辦。


漂飄12

我覺得,奧運會需要建的場館和設施太多,成本太高,而來的觀眾不多且分散。世界盃需要的場館不多,且分攤到不同的城市,成本和安保壓力分散,且受眾比較集中,來看比賽的外國遊客多,收益大


近水樓臺_

奧運會那場館利用率太低。開完會就沒啥用了。世界盃只要本國有足球聯賽基本上是百分百利用。像英格蘭這種辦世界盃壓根就不需要建場館,現有場館全部滿足國際足聯要求,最大支出就是安保費用。像中國這種正規足球場缺乏的國度正急需一場世界盃來完善足球場地建設,踢完世界盃全部改為當地俱樂部的主場,可以說百分百利用上了。現在中超除了上海申花用的虹口球場是正規足球場地其他俱樂部都是體育場,大跑道,影響觀賽效果


笑哈哈9373

國足看後大笑:贏球這方面,贏球是不可能贏球的,這輩子不可能贏球的。要天賦、技術和勤奮又全沒有,就是靠遮掩紋身、痰水飛濺、停球十米、迷之傳接、單刀飛天、搬運足球、眼神防守、癱軟在地、咒罵天氣、抱怨場地才維持的了比賽這樣子,輸球感覺像回家一樣,在家吹空調看世界盃的感覺比在現場踢感覺好多了!隊裡個個都是人才,球技爛如渣,走位亂如麻,射門軟如蝦,臉皮厚逾牆,推諉快如電,脾氣爆如火,玩樂猛如虎,鈔票多如山,我超喜歡在隊裡的!


喬治恐龍

很明顯奧運會有多少項目就要興建多少種專業的場館,許多的場館根本就不會有多少的關注,等於興建後等著打水漂!世界盃足球場館會沒有人關注嗎?足球場在興建後可能打水漂嗎?投資產出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