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對於我們平常深信不疑的藥酒補腎、紅棗補血、菠菜補鐵……有多少是靠譜的呢?真相簡直不要顛覆三觀。但是我們必須較個真,讓您看看它們到底有多扯!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01紅棗補血、菠菜補鐵

紅棗的顏色和傳說很容易讓人認為這是補血的最佳食物,但事實並非如此。要知道鐵才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想要補血不能少了補鐵。紅棗和菠菜都是“含鐵大戶”,是不是多吃這兩樣就能幫助補血了?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乾紅棗中的鐵含量一般在2~4mg/100g,菠菜的平均含鐵量也高達2.7mg/100g,比起同類食物來說都不算低,但是想要補鐵,還要考慮吸收率和利用率的問題。平常食物中所含的鐵元素可以分為血紅蛋白鐵非血紅蛋白鐵蔬菜、豆類、穀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就都屬於不容易被吸收的非血紅蛋白鐵。

同樣是含鐵豐富的食物,牛肉中的血紅蛋白鐵就能吸收20%以上,而大豆、雞蛋中非血紅蛋白鐵的吸收率就只有不到10%。此外,由於菠菜和紅棗中還含有大量的草酸,會阻礙對鐵的吸收。總之,真想補鐵還是得靠動物肝臟、全血和紅肉。

02藥酒補腎

民間素有“以形補形”的說法,所以很多人會用動物鞭泡藥酒,覺得這樣能壯陽補腎。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根本就毫無根據 。所謂的壯陽功效,只不過是因為動物鞭含有雄性激素。但實際上動物鞭所含的雄性激素極其微量,而且在經過烹煮、胃酸分泌等過程中,還會再次被消耗,所以雄激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本起不到壯陽的作用,更多的只是人們的心理作用而已。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即使能通過喝藥酒補充那麼一丟丟雄性激素,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為男性補充雄性激素有嚴格的劑量限定,只有在雄性激素分泌不足的情況下,才需要額外補充,否則只會導致體內雄性激素失調。

此外,由於沒有嚴格的除菌手段,藥酒中很可能會產生大量細菌和有害物質。

如果真的有生理障礙,更建議您去找專業醫生來診治,千萬不要盲目相信稀奇古怪的藥酒配方。

03喝粥養胃

腸胃問題一直是很多人的困擾,所以一些養胃食物就應運而生,流傳最廣的就是白粥、小米粥,但實際上,粥和稀飯一般沒有被咀嚼就喝下去了,唾液中的澱粉酶根本來不及消化它們,而且過多的水分又稀釋了胃液,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胃的負擔。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為了各位的腸胃,我們找到了一些養胃的小技巧,希望能幫您改善胃部不適:

1控制飯量,儘量不要吃撐

2飯菜不要煮得太爛

3油不要多放、儘量不要吃油炸食品

4飲食要規律,三餐時間儘量固定

5少吃冰鎮食品

6少吃辣椒、芥末等辛辣的食物

04香蕉通便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香蕉中能促進排便的就是其中的膳食纖維,但是香蕉的膳食纖維並不比其他水果多,火龍果和梨其實都比它強。而且如果您運氣不好,吃到的是沒熟透的香蕉,還可能因為其中鞣酸含量過高,引起便秘。所以如果想通便,您還是多喝水或吃一些膳食纖維高的粗糧吧。

05喝酒暖身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溫度一降,很多人都喜歡在吃飯時喝兩盅酒暖暖身子,但其實喝酒暖身根本是我們的錯覺。因為酒精讓血液循壞開始加速,讓體內的熱量發散到了體表,同時肌肉代謝的速度也在加快,讓熱量釋放到了體外。雖然體表確實在發熱,但實際上體內的熱量反而在流失。這樣一段時間後反而會覺得更冷。所以您要是真冷,還是多穿兩件衣服吧。

06木瓜豐胸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木瓜豐胸可以說是流傳最廣的一個謠言了,但是可氣的是這個謠言說的有鼻子有眼。傳言說木瓜中的酵素能夠刺激乳腺發育,讓多人都信以為真。但事實是木瓜酵素只是一種酶,本質上就是一種有活性的蛋白質,一到胃裡就被胃蛋白酶給幹掉了,根本刺激不到乳腺。

07銀耳清肺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一到冬季,霧霾襲來,銀耳、百合等食物的銷量就會瘋漲,這就是因為誤信了“銀耳清肺”的謠言。銀耳其實沒有清肺的功能,但是它的熱量很低,飽腹感強,對促進腸胃蠕動也有一定的效果,很適合糖友當成減肥時的零食。真要是到了霧霾天,還是把口罩戴上更實用。

08秋梨止咳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很多人都認為喝梨水對止咳很有效果,但其實這也是人們的錯覺。咳嗽的原因多是因為嗓子乾燥,而梨的含水量恰好比較高,吃完後嗓子也能舒服一些,但這並不代表是梨的功勞,而是有充足的水分在減緩嗓子的乾燥。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梨有止咳的功效。

09豬蹄養顏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由於豬皮富含膠原蛋白,所以很多女性就想當然的認為豬蹄是養顏的食物。但您要明白,這其中的膠原蛋白吃進去之後,和其他蛋白質一樣都會被分解,根本不能變成皮膚上的膠原蛋白。而且豬蹄的脂肪和熱量非常高,不會養顏,還會發胖。

10南瓜降糖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11蝦皮補鈣

數一數那些只坑中國人的“養生知識”

蝦皮的鈣很難被人體吸收,而且鈉含量太高,用蝦皮補鈣根本是弊大於利。想要補鈣,還是喝牛奶或多吃青菜吧。

聽上去又美好又簡單的“養生知識”,我們都應該保持警惕,多問個為什麼,鑑別其真偽,不信謠、不傳謠,畢竟我們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其實也不怪大家輕信,不良媒體為了博眼球助攻不少,關於醫學和營養的“最新研究表明”、“經驗證……”,如果不是嚴格的、大型的,且設計精密的研究結果,當個樂子看看就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