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一線的“多面手”——羅家村第一書記何雄武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近日

中共黔南州委黨建辦

黔南廣播電視臺FM98.0

新聞專題“我是黨員 ”特別策劃

第一書記

報道了荔波縣

茂蘭鎮羅家村第一書記何雄武

點開語音來聽聽

有這樣一個人

在脫貧一線,他是“多面手”身兼數職,

兩年的時間裡,他的辛苦得到當地村民的擁戴和認可

他就是

荔波縣茂蘭鎮羅家村

第一書記何雄武

脫貧一線“多面手”稱號的由來

剛到鎮時他只是精準脫貧攻堅隊長,負責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但由於工作需要,他又肩負起全鎮基礎設施最差、難度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深度貧困村——羅家村的包村工作,今年2月,由於戰區脫貧攻堅工作緊急,組織上又委派何雄武同志兼任羅家村“第一書記”,

自此脫貧一線“多面手”的稱號由此產生。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何雄武對他的扶貧對象說“我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政策是不落下一人”

說到何雄武

有人說:他是脫貧一線的“多面手”

有人說:他是解困濟難的“外交員”

有人說:他是產業發展的“領路人”

······

為什麼村民對他的瞭解各不一樣

請看下面的內容

有人說:他是脫貧一線的“多面手”

白天下村開展產業項目協調,晚上入戶走訪調研,週末整理扶貧資料,鎮、村、組三點一線式的工作,早已成為何雄武的家常便飯。由於所包村組距離較遠,他便將自己的那輛小型越野車作為開展下村入戶的交通工具,車輛打滑、爆胎是常有的事。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組織村兩委、駐村幹部、黨員、護林員共同巡河環境治理

記得有一次何雄武在村開會剛結束,接到鎮辦公室的臨時通知,要求他陪同縣部門到水慶村驗收項目,眼看時間就要到了,何雄武一路狂飆,就為了不耽誤辛辛苦苦拿下的項目,但由於那天天下大雨、道路泥濘,在經過龍洞坪組時,車輛打滑,險些掉下幾百米深的山崖,驚魂未定,但心裡想到情況緊急,又立馬打正車輛趕到項目點上。

有人說:他是解困濟難的“外交員”

2016年春耕瞭解到羅家村貧困群眾為春播沒有化肥等物資時,及時向縣農工局爭取了3噸化肥發到貧困戶家中,得知洞流村實施種桑養蠶群眾為除草犯難時,立刻又向縣農工局爭取3臺割灌機,解決春耕生產燃眉之急。

今年8月,和村幹部、駐村幹部謀劃適宜羅家村發展的中藥材種植。除協助鎮向相關部門爭取物資、資金對困難戶進行生產生活幫扶外,近兩年來親自參與實施的項目就達12個,項目資金達760萬元。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食用菌棒料包加工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第一書記何雄武、駐村工作組長莫照全親力親為查看靈芝出菇情況

有人說:他是產業發展的“領路人”

何雄武置身於項目的申報爭取、實施和管理,爭取覆蓋貧困戶數量、資金最大化,為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步入小康打下堅實基礎。在協助鎮發展產業開展脫貧攻堅中,他親自指導推進三葉青專業合作社、強民農機專業合作社、鷹嘴山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等合作組織發展發展產業。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討論桑苗長勢和管理

他還參與了各貧困村育肥牛、種桑養蠶、三葉青種植、食用菌類種植、竹鼠養殖等項目實施,所有實施的項目均制定相應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確保項目覆蓋到戶到人,在開展產業扶貧中實現了全覆蓋和疊加覆蓋,貧困戶入社進廠務工就業,有的以土地流轉形式開展種植養殖。為貧困村符合就業條件的貧困家庭創造就業,實現“授魚”向“授漁”、“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採摘和查看木耳長勢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何雄武書記、龍永熙主任在菌廠查看香菇長勢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何雄武說

“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產業發展帶動是基礎,這是幫助群眾找到持續發展穩定增收的關鍵,雖然從事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時間不長,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專注於脫貧攻堅戰場是我的職責,為群眾爭取早日脫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奉獻是應該的”。

你認為他是怎樣的呢?

往期精彩回顧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一线的“多面手”——罗家村第一书记何雄武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