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區塊鏈|市場待“殺手級應用”激活 兩大 “命門”不容忽視

聚焦区块链|市场待“杀手级应用”激活 两大 “命门”不容忽视

今年以來“區塊鏈”概念在全球變得日益火熱,但迄今為止仍很難看到某項區塊鏈技術在大眾日常生活中獲得高頻應用和萬眾追捧。對眾多網民來說,區塊鏈依然“像霧像雨又像風”,看不透、摸不著,聽著很熱,用的很少。

其實,區塊鏈技術在C端日常應用中大有可為。如何讓區塊鏈技術在大眾生活中更好地應用落地已成為當前業界努力探索的一大焦點。專家表示,區塊鏈未來將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區塊鏈技術融入大眾生活將是必然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區塊鏈仍處於“野蠻生長”的早期階段,應用場景仍待探索,同時要符合監管和法律的要求,而網絡安全同樣不容忽視。

區塊鏈C端應用:市場仍待“殺手級應用”激活

眼下區塊鏈概念橫飛,但對許多人來說仍不明就裡,因為行業仍處發展早期,落地的應用十分有限,還沒有像一些成熟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那樣廣為人知、不可或缺。

區塊鏈在日常生活場景中的應用也在悄然進行,一些項目已在不斷探索和實踐。在近日於上海舉行的“2018 CES ASIA·上海——暨區塊鏈Demo Day·ACES專場”活動上,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忠強透露,德鼎創新基金早在2015年即投資了一個位於巴塞羅那的區塊鏈應用項目,該項目將區塊鏈技術用於移動支付。“實際上我們投資了不少類似的將區塊鏈技術融入日常生活場景的項目,和應用場景結合都比較密切,數量也很多。”李忠強稱。

志頂科技Tokenpos創始人王瑋也在做著區塊鏈支付相關的創業。在他看來,區塊鏈行業依然是一個早期行業,應該更多關注發展前景。比如目前CDR獨角獸迴歸,需要多方自主設計才能實現。將來在區塊鏈上,用戶通過手機簡單操作即可實現。“未來,區塊鏈對每個人都會造成影響,尤其是金融、財產等方面。”

分佈式資本合夥人姚鏡儀認為,區塊鏈技術,帶給人們生活的改變,不像其他技術那樣直觀的改變某一種場景,更重要的是從底層關係改變人們的未來。區塊鏈未來有三個方面可以確定:1、未來大部分經濟生活將在區塊鏈上成長;2、公司制度的圍牆會消失;3、區塊鏈經濟體量會呈現指數級的增長。

“區塊鏈最大的價值是對傳統行業業態的重塑”。姚鏡儀表示,雖然目前在技術層面仍有非常多的瓶頸,制約著區塊鏈應用成長起來。但區塊鏈經濟可能帶給人們商業形態和思維方式上的巨大變革。

目前,區塊鏈的潛力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在金融、製造、零售、互聯網等行業,已經出現了很多區塊鏈的應用案例。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日發佈報告預計,這一趨勢將在未來三年延續,到2021年,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將突破10億美元。但同時,目前大部分區塊鏈應用尚處於嘗試階段,交易低效、場景非剛需、商業模式單一等問題普遍存在。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區塊鏈殺手級應用很難出現,技術平臺、開發服務將是支撐區塊鏈市場增長的主要模式。

監管“箭在弦上” 產業成長需要“容錯”

區塊鏈應用正加速落地。創業邦發佈的《2018年區塊鏈發展報告》顯示,區塊鏈應用將率先在金融領域落地,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應用普及和社會認知度的提高,區塊鏈將逐漸向社會徵信、醫療、教育、物流、文化娛樂等多領域滲透。

作為一項新技術,區塊鏈應用也面臨諸多挑戰和難題。據王瑋介紹,股票採用區塊鏈技術很早之前就已經有嘗試,比如納斯達克。具體到CDR這種模型是不是通過區塊鏈來實現,可以確定的是技術已經得到實現,而主要取決於各國監管機構、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對這件事情的認可。

增強區塊鏈行業監管已是共識和趨勢。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曾指出,面對不斷演進的區塊鏈技術,需要同步考慮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以加強監管,防範風險。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像區塊鏈這種東西,不能讓它走歪了,不能讓它僅僅去造幣,然後去造百萬富翁,而要用它來改造我們的基礎設施,改造我們的認證系統、信任系統、產權識別系統,改造我們金融交易的成本。”

“區塊鏈社交本質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聯繫和交流,社交平臺變成最大的社區和流量入口,未來還會作為數字資產的流通工具。”李忠強認為,監管最大難點是區塊鏈的社交和通信。

“智能合約和token是區塊鏈的靈魂。”姚鏡儀表示,堅信智能合約的未來,但現在也看到智能合約出現了很多問題和事件。分佈式資本的投資策略就是“容錯”。如果沒有足夠的容錯性,區塊鏈生態中就無法生長出足夠的多樣性。

安全事件敲響警鐘 攻防戰要做好長期準備

區塊鏈應用尚處探索期,頻頻上演的網絡安全事件則進一步凸顯出行業的短板和不足。近日360宣稱發現區塊鏈“史詩級漏洞”,為新生區塊鏈行業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課。

針對當前智能合約出現很多安全漏洞現象,李忠強表示,在公有鏈飛速發展的時候,安全問題往往來不及考慮。正是為增強安全防範,德鼎創新基金也投資了一個團隊,專門做一些底層的安全研究。

而在王瑋看來,安全在區塊鏈領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智能合約本身有漏洞,這是一種全新的安全問題;第二個層次是交易所和應用平臺,它們自身有安全漏洞,可能導致黑客攻擊以及資產流失;第三個層次比較特殊,因為區塊鏈目前還是一種密鑰體系來管理資產,如果個人洩露或丟失了密鑰也會導致資產的流失。

在上述三類安全問題中,後兩類安全問題可以通過傳統方式去解決,但不代表它們不重要。而第一類是區塊鏈體系和智能合約帶來的安全問題,凡是程序一定會有BUG,區塊鏈底層也有BUG,這方面的漏洞最難解決。

“安全問題的主要矛盾是區塊鏈天然帶有資產屬性。”王瑋稱,互聯網剛誕生時,並沒有數字資產或電商,安全漏洞顯得不那麼尖銳,這些年矛盾變得更加尖銳。區塊鏈也是類似情形,伴隨區塊鏈發展,攻防漏洞會一直存在,不會產生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新華金融客戶端:權威財訊盡在“掌握”,掃碼或長按二維碼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