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穆稜市怎麼樣?

go4go

穆稜市,隸屬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縣級市,素有中國大豆之鄉,中國紅豆杉之鄉之美譽。下轄八面通鎮、河西鎮、福祿鄉、馬橋河鎮、下城子鎮、興源鎮、穆稜鎮、共和鄉,6鎮2鄉127個行政村,總面積6187平方公里。

穆稜市,共有民族村18個,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滿族、朝鮮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哈薩克族、達斡爾族、傈僳族、塔吉克族、畲族、錫伯族、赫哲族、普米族等20個少數民族,全市總人口3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5973人,占人全市總人口的5.48%。少數民族人口中,有朝鮮族11453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4.6%,滿族5261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29.7%,其他少數民族1007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7%。

穆稜市,信教群眾人數34000多人,其中佛教信眾3萬多人,有1個宗教活動場所通覺寺;基督教信眾3790人,有福音堂等19個宗教活動場所;伊斯蘭教信眾156人,有1個宗教活動場所清真寺。

穆稜市,因穆稜河得名。穆稜河,烏蘇里江左岸最大支流,發源於黑龍江省穆稜縣老爺嶺山脈東坡穆稜窩集嶺,於虎林縣境內注入烏蘇里江。遼、金稱“毛憐河”、“暮稜水”,元稱“莫力河”,明稱“麥蘭河”,清初稱“木倫河”、“木楞河”,清末改稱“穆稜河”。

流經穆稜縣、雞西市和雞東縣、密山縣、虎林市,全長834公里,流域面積18 427 平方公里,年逕流量41.2 億立方米。穆稜,滿語本音作‘摩林’,“馬”的意識(達漢馬駒也)。因穆稜河流域是古代渤海國牧馬場。

穆稜境域,遠古時期是肅慎居地。東漢以後,是肅慎的後裔挹婁、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疆域。隋朝,縣境屬黑水拂涅部。唐朝縣境南部地區屬渤海都督府粟末部,縣境北部地區為黑水都督府的拂涅部地域。渤海時期,穆稜縣地域為牧馬場。縣境南部地區屬龍泉府,縣境北部地區屬東平府。

五代十國(943年)時期,為契丹女真屬地。遼時為女真東京道疆域。金為女真別部。屬上京路。金末元初(1215年一1233年)是東夏國的疆域。元至順元年(1330年)為遼陽行省開原路的轄地。明永樂四年(1406年)設治麥蘭河衛,隸屬奴兒干都司。永樂八年(1410年)為木倫部,隸屬尼馬河衛。

清初為穆稜路,屬東海窩集部。順治十年(1653年)為木倫部,隸屬昂邦章京及副都統。康熙元年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康熙十五年(1676年)屬寧古塔副都統。雍正四年(1726年)改屬泰寧縣。 雍正七年(1729年)泰寧縣裁撤,仍屬寧古塔副都統。

光緒八年(1882年)設穆稜河屯田局於釣魚臺(今穆稜鎮南)。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改屯田局為穆稜河招墾局移址於上城子(今興源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置穆稜河分防知事,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穆稜河分防知事廳,隸綏芬廳。

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置穆稜縣,縣治在上城子(今興源鎮)。民國19年(1930年)4月26日(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縣治遷至八面通鎮。偽滿康德5年(1938年)10月偽縣公署遷至穆稜街。1947年1月5日,南穆稜縣治在穆稜街,北穆稜縣治在八面通。1947年10月1日,穆稜縣治八面通。

八面通在穆稜河上游的右岸,開闊的峽谷平原中心,小清河流經市區注入穆稜河。中共穆稜縣委員會,穆稜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穆稜縣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穆稜縣委員會等縣級機關,都設於此。

穆稜市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共和鄉六峰湖旅遊

六峰湖自然生態旅遊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