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才能記住書中重點?只需讀書前要做好這5件事!建議收藏

艾默生曾說:我不記得我讀過哪些書,就像我記不住我吃過哪些飯一樣;但儘管如此,我讀過的書還是塑造了我。

先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似乎能做到過目不忘,而其他人則一放下書本就啥也想不起來了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但是卻不容易。

問題的關鍵在於不是他們讀了什麼,而是他們怎麼讀的這些書。被動型讀者幾乎一放下書本就兩眼一抹黑,啥也想不起來了!而主動型的讀者卻能夠記住他們度過的大部分內容。

這兩種類型讀者之間還存在另外一種不同:那就是閱讀量對其影響的不同!被動型讀者讀再多也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深刻的影響,但是到了主動型讀者這裡,這個效果就不同啦!

對於主動型的讀者而言,他們讀的越多,他們就會變得越好!他們會發展出一套思維框架,牢牢的抓住從書中獲得的想法,同時進一步加深記憶。他們學習區分好以及不好的觀點及邏輯框架。他們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因為他們知道哪些決策滿足事物運行的基本規律。他們避免問題,他們閱讀的越多,他們自身就變得越有價值;他們閱讀的閱讀,他們就越知道該尋找什麼。

回想一下在學校時候讀過的書,儘管時間已經過去很久,書中的很多內容我們大部分還是很容易回想起來。哪怕細節可能已經些許模糊,我們還是可以毫無疑問地回憶起基本情節,主要人物,關鍵的主題和內容。我們不是坐在那裡被動地讀這些書,而是主動地閱讀。我們輪流大聲朗讀、積極地討論、根據書本表演,甚至觀看電影節選。不管讀書那陣是何時,我們可能還都記得《動物莊園》這本書的內容。

做事之前花些時間預定策略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但很多人並沒有有意識地充分利用他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

對我們來說,要把每本書的價值最大化,首要的是制定記錄和反思計劃,然後利用我們從閱讀的信息中獲得的結論。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幫助你找出相應的明智策略

如何閱讀才能記住書中重點?只需讀書前要做好這5件事!建議收藏

首先,先來看一下關於“閱讀”的常見誤解。以下是我所知道的:

  • 質量重於數量:如果你每週只讀一本書,但能夠完全沉浸其中,那你比那些囫圇吞棗的人要好。
  • 閱讀速度是句廢話:更快閱讀的唯一辦法就是“多讀”。
  • 摘要沒有重點:我瞭解到很多公司要為一個22歲沒有任何生活經驗的人寫的書收取荒謬的摘要費用。但流暢閱讀的重點是為了獲得事實和細節。
  • APP等工具沒有用:一個筆記本,索引卡和一支筆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要一個簡單的、可搜索的在線工具來幫助你,推薦印象筆記)
  • 我們不需要讀我們感覺無聊的東西。
  • 我們不需要讀完整本書。

每當讀到一本偉大的書,我就覺得自己在看一幅藏寶圖,而我要尋找的寶藏實際上就是我自己。但是,每張地圖都是不完整的,只有讀完所有的書才能找到寶藏,所以尋求最好的自己的過程是一個無止境的追求。書籍本身似乎也折射了這一觀點。這就是為什麼每本書的情節都可以歸結為一個人正在尋找的東西。

————馬特·海格

如何閱讀才能記住書中重點?只需讀書前要做好這5件事!建議收藏

一、閱讀前的準備

1)明智地選擇書

對於書籍的選擇而言,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我們沒有必要非得閱讀暢銷書、經典或者別人力推的書籍。現實生活不是學校,沒有必讀書單這種說法。我們要做的是把重點放在書的類型組合上;①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書;②能夠激發你興趣的書;③與你的現狀合拍的書

我們讀的書越是有意思、越和自己的生活相關,我們就越有可能在日後記住書中的內容。

對於古書、或者翻譯的作品,選擇哪種版本則非常地重要。比如說,海耶斯翻譯的古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裡利烏斯的《沉思錄》,被認為是唯一既表達了原意又貼合了現代生活的譯本。

2)瞭解背景

閱讀的良好開始是對書籍做一些初步的調研

。有些書,比如像《笨伯聯盟》這本書,如果事先我們對作者的生平有些瞭解的話,我們將從書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對於古書,要先去了解這本書出現的時代背景。如果作者來自於不熟悉的國家,還要去了解它寫作的文化背景。下面這些問題可以去思考:

  • 為什麼作者要寫這個?他的寫作動機是什麼?
  • 他們的背景是什麼?
  • 他們還有其他什麼作品嗎?
  • 是在哪裡寫作的?
  • 作品誕生的時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態是什麼樣的?
  • 這本書有被譯成其他文字和再版嘛?
  • 在本書寫作期間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發生嗎?(比如戰爭、經濟低迷、領導人更迭或者新技術出現等)

3)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你讀這本書是為了什麼呢?消遣?還是為了瞭解某些你不瞭解的人或事?或者是為了更擅長工作?提升技能?開創事業?還是為了改變健康狀況呢?

你必須要清楚自己到底想從書中獲得什麼。你不應該漫無目的的蒐集無用信息。

4)瀏覽索引、目錄和前言

在開始閱讀一本書(尤其是非小說類)之前,先瀏覽一下索引、目錄頁、前言和內部的封套,瞭解一下主題。

目錄也可以展現一本書的語氣態度。最優秀的作家通常會為他們寫的每一作品讀上幾百本書,所以一本被反覆推敲的書應當具有一個有意思的目錄。

如何閱讀才能記住書中重點?只需讀書前要做好這5件事!建議收藏

5)確保書籍和你的環境背景相匹配

雖然它並不總是實用的,但是將書與我們的背景環境匹配是非常有幫助的。當書籍成為經驗的一部分,我們更容易對此產生共鳴

在選擇書籍的時候,看看你自己的情況,決定哪些類型的書或者哪些作者可以幫助你克服當前的挑戰。不管你當前的情況如何,總有人和你有過同樣的經歷。總有人把和你相似的感受和想法寫下來。而如何找就由你決定啦!

比如:

  • 旅行度假:去美國可以讀讀傑克·凱魯亞克或約翰繆爾的書,去意大利可以讀讀馬基雅維利,去法國的話可以讀讀蒙田的散文或者海明威或者佩雷克的書。如果沒有特別要去的地方,那也可以讀讀梭羅或者博納科夫的作品。
  • 應對悲傷:可以讀保羅·卡拉尼蒂《當呼吸變成空氣》,謝麗爾·斯特雷德的火炬,或者塔拉赫·布拉德的隨便什麼作品。
  • 感到死亡危機:每個人都一樣,建議讀讀塞內卡的《論生命之短暫》或西奧多·澤爾丁《生活中隱蔽的快樂》。
  • 應對逆境:失業了?可以讀讀馬爾庫斯·奧利列烏斯的《沉思錄》,或者瑞安·霍利迪的《反障礙:如何從障礙中獲益》
  • 對工作不滿意:閱讀賽斯·戈丁的《關鍵》、羅伯特·格林的《掌控》或米哈里·西克森米哈伊的《心流》
如何閱讀才能記住書中重點?只需讀書前要做好這5件事!建議收藏

如果我是醫生,我開的處方會是書,因為書和藥物的作用一樣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