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至遠日月,至親至疏父母

記得,高一時的一堂語文課,老師突然停下來,說她和自己父親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故事。講完後,她說:“父母的心,放在孩子的身上,孩子的心放在石頭上。”然後她良久無語,努力不讓眼淚掉下來。

我明白老師的眼淚。因為這大部分人認為是人間最溫暖,最真實的父母的愛,卻也是人間最蒼涼的愛。因為我們長大後,總與它漸行漸遠。不是愛淡了,而是我們走遠了。我們以為長大是一種自由,終於擺脫父母,可以盡情享受。最終,錯過了在原地的愛。

至高至遠日月,至親至疏父母

至高至遠日月,至親至疏父母。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與父母漸行漸遠,最終獨立的過程。無奈,卻不可抗拒。

在生命的開始,他們無私的呵護雛鷹的成長,茁壯。等到它展翅欲飛的那一天,親手將它舉過頭頂,告訴他,飛吧,孩子,蒼穹無垠,任憑你去闖蕩,去張揚你的才華。你只要記得無論你遇到了什麼,家永遠等著你回來。雛鷹往往不懂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抱著對未知世界的追求和挑戰,不顧一切的向前飛,沒有看到身後越來越渺小,最後消失於天際的兩個相互扶持的身影,良久站立,不肯回頭。

至高至遠日月,至親至疏父母

漸行漸遠。愛,在原地等待。

直到有一天,它碰到了暴風雨。雷電交加,黑雲壓城,似乎是山崩地裂。沒有了守護的天使,獨自面對一切的它也在此刻才明白:它的成長中,父母為它擋去了一切恐懼與災難,為它撐起的是一方只有晴空萬里的天地。它躲過了暴風雨,卻沒能躲過這世間的苦難。奮鬥了,掙扎了,卻依然遍體鱗傷,找不到出路。它無奈的選擇飛回。當年它是多麼雄心壯志的飛出家門,如今卻又是多麼狼狽的會到原點。

推開家門,等待它的不是責備,而是溫暖。在這裡,它可以安心地等待傷口癒合,從父母的愛裡,獲得生命最初的動力,然後整頓裝束,重新上路,再一次充滿雄心壯志。但也直到這一次,它才明白了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是一種鼓勵、叮囑和不捨,以及期待它能回來的自我安慰。當它回頭時發現,那兩個背影依舊相互扶持,良久站立,不肯回頭,只是顯得蒼老,和從未有過的脆弱。原來,父母也會不再強壯有力。

至高至遠日月,至親至疏父母

重新,漸行漸遠。愛,開始下一站等待。

世間一切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我們從父母處獲得生命,汲取能量,只為了飛翔,即使有短暫的迴歸,也只為了下一次能飛得更高更遠。但,這絕對不是我們逃離責任,放棄感恩的託詞。烏鴉尚反哺,羊羔尤跪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這是我們小時候就熟讀的詩文,卻很少實踐過。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試卷中體味父母的愛,在作文中感恩父母。我們會被陌生人的情誼所感動,卻很少向守護我們,平凡卻深刻的父母,由衷的道聲謝謝。

縱然漸行漸遠,縱然有過太多的驕傲與光環,經歷過無數的傷痛與不堪,暮然回首,卻發現始終都未能走出父母濃濃的愛。那是一種信念,支撐前行的腳步;那也是一份守候與承諾,如果太累了,就回家吧,愛,永遠都在原地等待。

所以,放下忙碌的藉口,打個電話給父母,如果父母在身邊,就給他們一個擁抱。謝謝他們賦予的生命,謝謝他們義無反顧的付出,最後,還要謝謝他們言傳身教的那些道理,淺顯卻終生受用。感謝,永遠不會太遲。

至高至遠日月,至親至疏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